央广网

蒙山沂水产业融

2017-05-05 17:18:00来源:农民日报

  本报记者于洪光高杨吕兵兵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时代不同,“吃法”也不同。过去,说到山高水长,更多是在诉说自然条件的恶劣。现在,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蒙山沂水”之间,沂蒙农民用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实践,放大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诠释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吃法”,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注入了新动能。

  谈到“蒙山沂水”的这场生动实践,市委书记林峰海的思考颇显理性:临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立足“蒙山沂水”的生态优势,以生态休闲农业园区为载体,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居民休闲消费”目标,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将生态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培育了“北部观光采摘、中部生态休闲、南部科技展示”等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了山区综合开发型、城郊都市农业型、科技展示带动型、红色文化融合型和新型主体抱团型五种发展模式。

  截至2016年底,临沂生态休闲农业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建成生态休闲农业园区210多个;容纳经营业户2350家,从业人员约8.5万人,带动农户1.2万户。临沂成功创建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山东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等。

  整合涉农资金推进山区开发

  春暖花开时节,沂水县沂城街道的红旗山已成为花的海洋。这片面积近万亩的矮砧密植苹果园,四五年的苗子亩产就能到6000公斤,优质果率达90%以上。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车开不进、水浇不上”的荒山丘陵地。

  推进红旗山综合开发,沂水共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省现代果业发展等7个项目资金,财政总投入达4000多万元。项目实施后,万德大地有机食品公司等3家企业,沂水金果果品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和56家种植大户参与,投入近6000万元资金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园区。短短几年时间,红旗山成为国家级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示范园和国家2A级旅游景区。

  “红旗山上,项目资金、社会资金、现代管理、技术、人才等现代农业元素实现了联动、碰撞、裂变,仓储物流、采摘体验、多元营销、餐饮服务等新业态实现了融合发展,园区的示范效应和富民效应被充分放大。”临沂市副市长张玉兰说。

  同样的“山乡巨变”故事发生在沂南县的马泉山。2010年,马泉山实施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后,盛大庆果树种植合作社顺势进驻,建成了集林果生产、农科研发、休闲旅游和生态养老功能为一体的园区。2016年共接待游客58万人次,收入6000多万元,带动2300多个农户就业,户均增收约3万元。

  张玉兰介绍,这都是山区综合开发带动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的典型范例。这类园区多位于山水资源丰富的临沂北部,通过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随后制订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鼓励新型经营主体进驻,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园区。临沂已建成此类园区80多处,总经营面积约5万亩。

  城郊都市园区催生多类业态

  临沂城郊的兰山区汪沟镇两年前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后,万木竹柳园、太公茶园、百合园、千木海棠园等一批生态休闲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基础设施好了,咱就发挥城郊和临河优势,在种植养殖的同时,塑造了一些竹柳造型,引进了一些奇特动物,市民来这里观光、钓鱼、买鸭蛋、吃农家饭,不少摄影店还把这里选为了婚纱摄影基地。同样是干农业,咱收入比以前高多了。”竹柳园主人郁广锋说。

  兰山区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百花齐放,临港区也不让步。该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志德介绍,在特色种植业发展基础好、乡村物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的临港区,正在打造城郊都市农业的“升级版”。

  对接临沂城区“未来5年实现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0万”的发展目标,以“全域乡村旅游”为卖点,实施“旅游+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以生态休闲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观光农园、采摘田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度假农庄等农业新形态,形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发展链条。

  “这是以‘中部生态休闲’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主要位于临沂城郊。”张玉兰说,“这一模式以生态型和体验型为主,引入了科技、信息、物流、电商等新元素,兼具智慧型和终端型等特点,拓展了农业的观光休闲、采摘体验、教育度假等功能。短短几年时间,临沂已建成此类园区近百处。这些园区点缀在临沂城郊,堪称‘花园围城’,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带动了农民增收。”

  科技展示带动发挥灯塔效应

  在临沂最南端的兰陵县,该县卞庄街道代村以蔬菜产业科技展示为主要卖点,推进建设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打造了“高标准智能化温室”“湿地公园”“多彩田园”“雨林王国”“竹林水岸”“农谚大道”等一大批休闲农业观光项目,核心区占地面积达两万亩,发展成为了山东目前最大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中国美丽乡村”等荣誉,两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达130万人次。

  该县农业局局长郭再立介绍:“兰陵县立足本县主导产业,发挥‘山东南菜园’优势,以科技展示带动为主导思路,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注入现代经营、管理、人才等要素,实现蔬菜产业在土、肥、水、种、药等各环节和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全环节升级’,建设以智慧型为主要特点的生态休闲农业园区。”

  同样的情况,记者在莒南、沂南等县采访中都有发现,位于莒南县大店镇的草莓科技示范园和位于沂南县沂河岸边的黄瓜科技示范园,分别立足莒南草莓、沂南黄瓜两个当地主导产业,由种子研发、种苗生产等农业企业牵头,领建了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据临沂市农业局局长鞠艳峰介绍,近年来,临沂所有县区立足当地主导产业,以农业科技展示为主,融合观光体验等功能,建设了多个生态休闲农业园区,目前总数已超过40处。这类园区,融入科技智慧元素,发挥了“灯塔效应”,提升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多要素联动实现“全链条升值”

  采访发现,临沂“北部观光采摘、中部生态休闲、南部科技展示”的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分别对应了山区综合开发型、城郊都市农业型和科技展示带动型这三种模式,其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红色文化融合型和新型主体抱团型这两种模式,则颇具临沂特色。

  在位于蒙阴县的蒙山深处,有一处几近废弃的兵工厂。山东岱崮地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挥岱崮地貌、红色文化、军工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起红色生态休闲农业。2016年,园区接待游客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临沂已建成融合各类文化资源的休闲农业园区近50处。”鞠艳峰说。

  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独立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园区的实力,就探索起了抱团发展的路子。由临沭县临沭街道的陆合家庭农场牵头,联合各类家庭农场28家,共同建设生态农业园区,栽植了火龙果、红灯大樱桃、金手指葡萄等优质高档水果1000亩,推广了水肥一体化、酵素菌肥等多项高新技术。

  市长张术平坦言,临沂以各类休闲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生态文明、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民创业创新等各类资源,实现了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等的“多要素联动”和种植、加工、采摘体验、品牌销售、观光旅游等的“全链条升值”,催生了农业观赏、教育研学、度假体验等多类业态,产业融合发展有了载体,农民增收有了不竭动力。

编辑: 孔明
关键词: 生态休闲;蒙山;酵素菌肥;教育农园;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