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城乡融合发展路线图公布 农民成最大受益者

2019-05-07 15:1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记者韩晓 安徽台郑志 聂宗权)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昨天(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有关情况,并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进行解析。

  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公开发布。《意见》分“三步走”,分别制定了2022年、2035年、2050年的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并提出多项改革措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未来,城乡融合还将怎样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又将对农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呢?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5月6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这样总结道:

  陈亚军: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重大进展。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门槛不断降低、通道逐步拓宽,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二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三是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四是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五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来谈乡村,必须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路子。近些年来,城乡融合不仅让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让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和苑小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是当地最大的回迁安置小区,住在这里的两千多户居民,过去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夏本欢一家2018年夏天搬进这里,彻底告别了住了20多年的老旧平房。现在,孩子在附近小学上学,丈夫在城里一家企业上班,虽然身份还是农民,但随着南岗镇加速融入合肥市,一家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都得到了提升。

  夏本欢:搬进来之后,我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有奔头了,觉得自己是个城里人了,还买了车。现在全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5万元左右。

  夏本欢生活的改变,得益于当地大力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举措。过去,南岗镇是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两万多名农民基本都靠农业种植生活,为了增加发展动能,这里规划建设了四个搬迁安置小区,让农民们搬迁出来。在腾挪的空间里,先后引进一百多家企业,建成了南岗科技园区,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党的十九大之后,南岗镇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把剩下的三万多亩农业用地全部流转出去,吸引社会资本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南岗镇村民侯永发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除了在镇里打工挣工资,还能拿到一份土地流转金。

  侯永发:懂农业的人搞生产经营,一亩田给我们900元,我们还能在里面打工。

  住得好,挣得多,由于城乡融合的快速发展,和苑小区的农民们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近些年,像和苑小区一样的农村还有很多。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各地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可以说,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

  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对于城乡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意见》有针对性地给出了解决措施。

  在城乡融合以及新型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首要任务,也是核心任务。因此,此次《意见》提出的第一条任务,就是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并提出:重点是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在5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陈亚军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有两亿多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就业和生活,但是没有在城市落户,也没有完全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而想要解决他们的市民化问题,途径也很明确,就是“两条腿一块走”。

  陈亚军:第一条腿是落户,要促进有条件、有能力在城市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这样他们可以完全享有城市的公共服务。原来有接近三亿的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一亿人通过落户解决,余下的要通过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实现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陈亚军表示,要解决好落户的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但是,光靠小城镇、小城市其实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需要推动大中小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现在,社会上对这一举措有一些片面的误解,认为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是抢夺人才的方式,是放松房地产调控的信号。对此,陈亚军在发布会上再一次做出说明,政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农民工的落户问题,那些农业转移人口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陈亚军:不能搞选择性的改革。解决农民工的落户问题首先是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存量优先是什么意思?就是指已经在城市长期就业、工作、居住的这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举家迁徙的,还有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这些重点人群才是落户的重点,而不是说片面的去抢人才。第二是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是必须坚持、不能动摇的。

  除此以外,此次《意见》中提到的另外一项举措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就是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意见》提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会上,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表示,当前,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是牵动中国城乡两个地理空间和工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落实好《意见》,核心是要夯实土地的产权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还要严守底线、防范风险。

  刘春雨:在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要严格守住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不能把集体所有制改没了、耕地改少了、农民利益受损了。此外,也要重点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守住乡村文化的根脉,还要有效防范各类政治、经济、社会等有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

  另外,此次《意见》中还提出,要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同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刘春雨对此也进行了相关解释。

  刘春雨:农村闲置农房放在那里任其破败是一个大浪费,但是利用起来却是一笔大资源,可以重点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适当放活一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不能突破,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意见》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措施: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会上,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表示,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比较滞后。而且,无论是从前期的规划上还是后期的管理、养护上,原来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都是分开的,所以,这次《意见》特意提出了这一新的说法。

  周南:关键是要以县或市这样的一个范围作为整体,统筹规划城乡的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基础设施、广播电视、防洪、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推动城乡路网的一体规划设计,畅通城乡交通运输连接,实现县乡村(户)的道路连接,城乡道路客运也要一体化。

  对于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设,《意见》中也给出了时间表。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

编辑: 孔明

城乡融合发展路线图公布 农民成最大受益者

昨天(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有关情况,并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进行解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