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别样农家忙|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2019-02-14 11:2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刘璐 姜文婧 李伟曼 辽宁台记者张时空 刘一飞)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乍暖还寒,很多农民还处于农闲当中。而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一些农民朋友不仅没有赋闲在家,反而愈加忙碌。他们有的搞反季节种植,有的忙着开发冬季旅游……在这个农闲时节,呈现出别样的繁忙。中国乡村之声今天继续推出“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别样农家忙》,为您讲述“冬闲人不闲”的创新故事。

  伴随着人才、技术、资本流向农村,扶贫车间逐步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务农两不误。开了工的扶贫车间,就像一个个小马达,在这个冬天传递着村民们的喜气、盼头和精气神。

  位于辽宁营口东部山区的大石桥市建一镇铜匠峪村四面环山,多年来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刘红就住在这山沟里,今年冬天,开在村口的满绣扶贫车间,让刘红对生活有了新的向往。

  刘红:已经学了一个多月,自己学点手艺挣点收入,给孩子买点东西。带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

  “带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是刘红为满绣车间编的顺口溜。如今刘红已经是车间里的骨干力量,也是技术指导,所有绣品都要经过她的验收。

  今天是满绣车间春节后第一天开工,第一书记孙涛除了要带着大伙儿收拾车间、打扫卫生外,还要布置新的任务。

  孙涛: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我手里这个手包是我们车间的新订单,这个订单是出口台湾的一个海水江崖纹手包。

  “满绣”指的是“满族刺绣”,被称为针尖上的“非遗”,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市场前景广阔。去年10月,专业的满绣团队来到铜匠峪村对几位妇女骨干进行培训。这样,平均每人学习1个月左右就可以正式加工订单了,如果每人按每月完成3到4个订单来算,月收入就能达到1500-2000元。更重要的是,刺绣工艺为这些幽闭在大山深处的妇女们打开了接受现代理念、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扇窗。

  大石桥市建一镇铜匠峪村村民刁亚妮:这份工作一是充实了生活,二是让生活有了新的追求,促使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通过满绣这份工作,我们也能跟外界接触一下。

  经过一个冬天的工作,眼下,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銅匠峪村刚刚起步的满绣车间已经有了10多名成手绣工,也有越来越多的妇女们,愿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起为小康生活努力。对于铜匠峪村的人来说,第一书记孙涛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活、工作的动力。

  记者:今天下班之后还有事要忙吗?

  孙涛:还有好多呢,一个是我要帮他们联系个展览,还有就是要再从沈阳拿一些绣片过来。

  而就在农闲时节,位于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茫海州村的江华鼎维塑业扶贫车间,同样是机器轰鸣、人来人往。刚过完春节,车间主任谢戎秀就回到车间忙活起来,带领20多个姐妹加紧生产,生产线正满负荷运作。

  谢戎秀:我要教她们怎么操作、怎么做好产品、要打包、还要记数。

  谢戎秀的家距离县城30多公里,家里有三个孩子要照看。扶贫车间建好之后,谢戎秀很珍惜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已经从一名基础操作工晋升为车间主管,年收入3万元。

  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江华鼎维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林告诉记者,过去因为招工难,大批订单无法消化.今年以来,企业在三个贫困村建立生产车间,产值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黄忠林:以前我们单子多,人手不够,招工难,单子赶不出来。现在在村里招工方便多了,产能也提上来了。

  为了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当地政府鼓励企业将生产线拆大化小,把车间开到乡村去。目前江华县进村办厂的企业有300多家,涵盖了电子、塑料包装、皮具、铝制品、服装等行业,吸纳7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群众有3000多人,人均年收入1.8万元以上。

  江华县扶贫办金融产业服务中心主任谢国成:下一步我们逐步会让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贫困村,让企业发展壮大,让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和脱贫。

  为了引导小微企业把厂房开到农民家门口,永州充分利用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学校旧址等闲置土地、房屋来改建扶贫车间,既让留守的村民在家门口当起了上班族,也降低了企业成本,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

  村委会负责人李文华:工厂里车间、仓库、厨房、饭堂、卫生间这些都有,对工厂来讲,成本会低一点。

  俗话说:“入了秋,万事休;进了冬,万事空。”而眼下,全国各地扶贫车间的建立,却让农闲时节的农民们更加忙碌了。在永州宁远县,85后小伙儿邓海兵回乡创业,他利用村里闲置的礼堂修建起了纸质品加工厂,附近80多个留守妇女和老人在这里工作,按件计酬的方式让她们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

  村民沈凤娟:在屋里边带孩子边做事,蛮好,小孩子放学了可以看得到。

  把扶贫车间引进来,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参与。各地相关部门纷纷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对村民进行就业培训等等,营造了有利于扶贫车间发展的良好环境。不仅村民受益,企业也实现了招工难和用工成本高的问题。

  这个冬天,走不出去的贫困户,纷纷走进村里的扶贫车间,实现了就业、务农两不误,一大批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编辑: 方婧

别样农家忙|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这个冬天,走不出去的贫困户,纷纷走进村里的扶贫车间,实现了就业、务农两不误,一大批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