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打工者|回家的路

2018-12-19 11:2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记者晁向荣 许大为)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40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世代与土地为伴的农民开始迈开双脚,走出村庄。从村庄走向城市的路,或短,或长,但步步都浸透着他们的汗水和泪水。

  40年后,历经凤凰涅槃般的锻造之后,他们触摸着时代的脉搏与走向,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让我们把目光对准2.8亿农民工,让我们重温改革开放40年,一起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

  四十年岁月如梭,有的人早已功成名就,定居异乡;有的人继续选择背井离乡,不断拼搏;而有的人则正在回家的路上,决心寻找一片新天地。中国乡村之声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打工者》第三篇《回家的路》。

  从广西南宁一路向东200公里是一座被誉为“广西粮仓”的城市——玉林,这座毗邻广东的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有不少怀揣梦想的捞仔捞妹“离土离乡”外出打工。

  陈健林:不好意思,接了一个紧急电话,街道有个紧急通知。

  说话的人叫陈健林,如果在玉林市茂林镇鹿塘村社区提起他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这位曾在外闯荡20年,如今又回到鹿塘村社区开起第一家客栈和第一家农家乐的人,是当地打工仔们的榜样。除了做老板,今年陈健林又有了一个新身份。

  陈健林:今年七月份开始我当上了社区的书记,有些工作还是要做。

  记者:比较忙,一边做生意,一边还要做党建。

  陈健林:生意不用我怎么理了。

  自谦现在还算吃穿不愁的陈健林,小时候的生活并不算如意。他生活的鹿塘村是一个离玉林市区只有20多公里的小山村,过去这里的村民多以种地为生,交通的闭塞阻断了村民们对生活的希望。

  陈健林:以前都叫我们“山猪”,山里的小孩的意思。

  陈健林的父亲是村里的一名代课老师,全家五口生活拮据,就住在村里一座破旧的祠堂里。而在陈健林15岁那年,一场突然的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陈健林:我们这里的人除了种水田和果树,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所以很多人都比较早就出去打工了。我高中没毕业就出去了,我15岁多一点父亲就去世了,意味着我没钱读书了,没办法,母亲一个人养三个小孩,在以前那是不现实的。

  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香港的蔬菜自给相对紧张,位于广东东莞的长安镇开始做起了种蔬菜的“买卖”,而当地开出的8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像“黄金”般吸引着大部分穷怕了的鹿塘村民前去打工。于是,陈健林把自己打工的第一站放在了长安镇,刚刚16岁的他做起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搬运工,那一年是1992年。

玉林市茂林镇鹿塘村

  陈健林:那时候小,才十几岁,比较苦,工厂是一个食品厂,做鸡蛋卷和虾片,我做下货、卸货工作。那时候苦啊,说实话,哭了好多次。去的时候,一个堂哥给了我18块钱,我没有经过母亲同意自己偷偷去的。7月去的,8月中旬才写信回来说在外打工。母亲天天哭,农村给我的感觉是乡里乡亲闲言闲语太多,说我母亲要改嫁,但她从来没想到改嫁,所以坚定念头把母亲和家里人接到外面,我就这个念头,不回来了。

  自此,陈健林正式过上了漂泊在外的生活,以后的很多很多年,除了清明和重阳回来拜祭父亲,陈健林极少回家。而彼时从农村走出来,学历又不高的他,内心只有一个念头,改变命运。

  陈健林:上班的时候觉得自己一直都在底端,连见到车间主任或者厂长的机会都少,那个时候我经常看香港的电视,发觉事业成功的人都喜欢去酒店,很多事情都在酒店谈,电视里面的服务员都很有礼貌。

今日长安镇

  刚刚走出大山的陈健林在搬了一个月蛋卷后正式做起了当酒店服务员的“梦”。然而,第一次尝试去酒店应聘服务员他就因为口音等问题吃了闭门羹。

  陈健林:面试的人说,你从农村出来,各方面达不到条件,如果真的想做这个,去找夜校读一下。我听了之后,直接就去,那时长安镇有个文化中心有夜校,就去那里上了三个多月。那时想赶快改变命运,但是经常哭,一是确实想家,二是想读书,但是心里倔强,不想回头。

  白天当搬运工,晚上读夜校。陈健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感动了酒店的负责人,也从此开起了他人生的新篇章。那一年,是1993年。

  陈健林:工作了一个多小时,打烂了一个茶壶,一个茶杯,那时候总经理是一个香港人,他不骂我,也不责怪我,他第一句话说,靓仔,你不用怕,我上班第一天打烂的东西比你还要多。你是农村出来的,淳朴、肯学,只要肯干,经理、部长都是能干的。

  1993年,香港歌手王杰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一首《回家》唱哭了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陈健林或许也是其中之一。那一年他从背菜谱开始,勤学苦练,只用了21天,就从服务员升到酒店部长,18岁就干到酒店的副经理,一个月4000多块钱的工资,让19岁的他贷款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实现了把家人接出鹿塘的诺言。

  陈健林:家人吓得厉害,一直质问我是不是偷东西?后来解释清楚了,他们很开心,我买的是7楼顶楼,他们爬上爬下也不觉得累。

  而在十年后的2003年,离陈健林老家不远的博白县,因为家境贫寒,有一位叫梁丽珍的小女孩正在动身前往广东打工。那一年,她不满18岁。

  梁丽珍:只能去大排档,很辛苦,每天下午六点钟上班,又不包住,离我住的地方挺远,没钱租房子,就住在我姐租的房子里,四点半就起床,都没时间吃东西,洗个澡就睡觉了,那个年龄段睡觉多,不够睡。做了40天,太辛苦了,碰到酒店招工,就去做餐饮了。

  梁丽珍不会想到,广东的打工经历一边让她尝尽了人生的难,却也让她收获了爱情。几年后,她与老家在鹿塘村,也在广东打工做厨师的丈夫相识、相恋、结婚、生子。从青涩少女到初为人母,变换的岂止是梁丽珍的人生角色,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打工时的梁丽珍

  梁丽珍:在广东打工漂泊的太久了,那里始终不是自己的家,同事不停的换,像我老公,过年餐饮生意好,一般都没法回家过年。

  2012年,梁丽珍下决心跟丈夫回鹿塘照顾孩子。

  一年后的2013年,陈健林接到母亲罹患尿毒症的噩耗,母亲希望落叶归根,回家治疗,自此陈健林开始了一段往返于老家和东莞的生活,也恰恰是这段灰暗的时光让陈健林找到了久违的乡愁。母亲去世后不久,玉林市在鹿塘村及周边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五彩田园”旅游项目,陈健林觉得改变家乡面貌的机会到了。

  陈健林:2015年我跟乡亲们讲,路通了,外面的人才进的来,进的来才有生意做,乡亲们说我做什么生意啊,耕田几十年,常年光着脚,是你们穿惯了皮鞋的人怕痛而已。我就慢慢改变他们的想法,改变一个人,做成一件事,你会发现有乐趣,有成就感,比赚钱舒服,就把家乡的观念找回来了。

荷塘月色客栈

  2015年春节前陈健林决定把家里的老屋装修成客栈,取名《荷塘月色》。在他的带动下,不少鹿塘社区的村民纷纷效仿,在自家的房子里也开起了客栈。而后,为了统一风格,让客栈品牌化,陈健林带动帮助十七户村民重建老屋,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又回到家乡开起了饭店,做起了客栈。

  陈健林:我觉得我很幸运,第一站就去了广东,改革开放最先开始的地方,影响了很多去广东打工的外地人,一是市场经济,二是服务理念,还有日常行为,主要是思想上改变。

当地媒体报道梁丽珍的故事

  2015年,梁丽珍小两口学着陈健林,靠东拼西借建起了村里第一个个体经营的饭店,农历三月三那天,田园饭店正式开张。如今,小两口依靠过去打工学来的本事把饭店开得有声有色。

  梁丽珍:刚开业的时候好多客人来,比以前打工好多了。现在我们村大部分人都回来了,有些回来创业,有的上班,方便照顾小孩、老人。

  记者:您以后还会再出去吗?

  陈健林:现在的心肯定是放在家里了,我想这辈子还是要扎根在这里。

  记者:落叶归根?

  陈健林:对对,就算再出去做生意,我的心,我的根还在这里。以前不回来是对这里绝望,看不到希望,现在回来是看到了希望,也实实在在看到了改变,这种改变给了我们莫大的力量。

编辑: 孔明

打工者|回家的路

从广西南宁一路向东200公里是一座被誉为“广西粮仓”的城市——玉林,这座毗邻广东的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有不少怀揣梦想的捞仔捞妹“离土离乡”外出打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