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山西右玉:农业提质、旅游做精、林业富民

2018-09-25 12: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记者岳旭辉、贺威通、季盈盈)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上,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右玉县。60多年来,靠着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这块“不毛之地”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0.3%上升到54%,创造出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

  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右玉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出农业提质、旅游做精、林业富民三张牌,丰富生态扶贫模式,实现“金山建在青山上”。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这首曾经流传于右玉当地的民谣,真实地再现了解放初期右玉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老百姓艰难的生存状态。

  今年七十四岁的王德功老人生在右玉、长在右玉。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自己九岁时第一次去县城,风刮得人站都站不住,七十里的路他一直拽着大人的衣襟走了一整天。

  王德功:在我的记忆中就没有路,都是一个一个的沙丘,黄风刮起来天昏地暗,眼都张不开,我抓住大爹的后衣襟,从清晨走到黄昏,鼻孔、眼睛、耳朵、嘴里都是黄沙。

  历史上,作为大同卫城的右玉,曾是荒寒枯寂的古战场,又因为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到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还不到0.3%,沙化面积达76%。

  在右玉的老县城,也就是如今右卫镇的东北方向,有一道八里宽、四十里长的黄沙梁。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条梁每年整体以十几米的速度向东延伸,风起时黄沙蔽日,黄沙洼由此得名。

  1956年,右玉县植树造林堵风口的第一仗就在这里打响。李达窑乡的林家堡村就在黄沙洼的北面,今年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李枝老人就是当年领着全村党员群众大战黄沙洼的村党支部书记。

  李枝:开始没树秧,咱们村有杨树,有人砍了,够一车了送去。

  当时的右玉,种活一颗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砍下来的杨树枝条白天栽上,晚上就被沙土掩埋。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在黄沙洼栽下的小树苗已经成林,总面积达一万五千多亩,黄沙洼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国家沙漠公园。王德功老人又被当地人称为“右玉通”,他说,在右玉,种树就是种精神。

  王德功:过去有句土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是右玉的发展让我感觉到六十多年“树木”,六十多年“树人”,只求耕耘不计收获,这才能形成了塞上绿洲,遍地是树木。右玉人种树是种精神,一片一片的树林就是右玉人精神财富的积累。

  站在右玉县城北松涛园的最高点,对面的大南山一览无余。蓝天白云下,山头上今年新栽下的一簇簇樟子松苗青青翠翠、欣欣向荣。新城镇党委书记赵一虎告诉记者,大南山距离县城六公里,几十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把原来光秃秃的大南山装扮成右玉的又一个景点,仅剩下部分石头山没有绿化。如今,右玉对大南山发起造林总攻势,新城镇栽下十万株樟子松苗,现在,大南山实现了绿化全覆盖。

  赵一虎:全部是人工,每人一张铁锹、一把镐。等于是挖石头,由其它地方背来土,才能栽上树。镇里干部天天守在山上,和农民专业扶贫队每天都是汗和泥,和农民一样,看不出干部和农民的区别来。

  如今,右玉县19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树林面积一百六十八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4%。

  右玉县扶贫办主任张立平:我们右玉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这也是最持久的生产力。

  生态好了,土壤结构自然得到了改良。同样是那块地,过去只能种土豆、莜麦,产量也很低。现在,豆类、谷类、胡麻、玉米等都能种,收成是过去的好几倍。去年,右玉县在李达窑乡的黄家窑村还试种了中药材,春种秋收年底算账,三十九户贫困户全都脱了贫。在黄家窑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军家的炕头上,大家聊起了这个话题。

  张宝军:种了二百三十亩中药材,试验效果挺好,一亩平均收入八百块钱,好的一千块多。

  张宝军掰着指头给记者算,原来一亩杂粮能挣一百五十块钱,去年试种了板蓝根,收益竟然是种杂粮的六倍多!村民们尝到了种药材的甜头,今年几户人家又琢磨着种半夏,这是一种祛痰止呕的中草药,一亩半夏的收益据说是一亩板蓝根的二十倍。

  如今,右玉县继续丰富生态扶贫模式,打出农业提质、旅游做精、林业富民三张牌,打造十个像黄家窑这样的中药材示范村,五个高标准美丽乡村,试种五百五十亩富寒果树,利用多种形式收获生态红利。

  牛心乡老墙框村造林模范王占峰带头载上了两千株杏树,准备搞旅游采摘,粗算了一下,光这一项一年就收入一万多元。

  王占峰:前几年搞生态效益,现在搞经济效益,能拉动旅游还能提高收入。

  牛心山是右玉县的海拔最高点,同时也是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的写生基地。今年,右玉县在牛心山脚下的曹家梁、甘泉庄两村中间的三千亩地上,发展起彩色农业。项目负责人、右玉县农业局技术员张振宙:

  张振宙:按照规划种了油菜,油菜开黄花,胡麻开蓝花,土豆开白花,为了增加视觉效果,中间穿插了藜麦,开红花。站在山顶上看相当漂亮。

  在杀虎口旅游风景区,连续多年的景区提质工程还在继续。管委会主任王军芳说:

  王军芳:我们长城的每一块砖都是干部职工自己弄的砖窑烧出来的,这儿省一点那儿省一点。

  前不久,首届塞上朔州长城国际旅游节在右玉县杀虎口拉开帷幕。村民梁师傅说,得益于杀虎口旅游的发展,村民们纷纷搞起了副业,收入有了保障,生活越变越美。

  梁师傅:我们原来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因为旅游转了别的生意,以餐饮居多,还有副食冷饮、住宿。现在我一天能卖两千多元,比种地强。

  如今,右玉县努力打造以杀虎口、玉龙文体旅游产业园等龙头景区带动,右卫艺术粮仓特色小镇、长城古堡、温泉马术等特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辅助,公共服务体系齐全的旅游网络。

  右玉县县委书记吴秀玲:右玉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会把右玉的核心景区全部囊括进来,产业发展定位更清晰。我们将把右玉打造成为全国特色农畜产品输出地、最佳旅游目的地、清洁能源示范地。

  由“绿”变“彩”、由“彩”变“财”,是右玉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具体实践。右玉县委书记吴秀玲说,“彩”是“多彩”的“彩”,“财”是“发财”的“财”,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在生态建设上得实惠。

  吴秀玲:要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改变以往树种单一的情况,让右玉的色彩更加缤纷。在提升右玉绿化形象的同时,还可以引进经济林,增加经济效益。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

编辑: 孔明

山西右玉:农业提质、旅游做精、林业富民

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上,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右玉县。60多年来,靠着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这块“不毛之地”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0.3%上升到54%,创造出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