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牧民收入半数靠生态保护

2018-07-22 11:2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记者纪翔 张雷 葛修远 普布次仁 德庆白珍)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布。内容显示,目前,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态保育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定良好,绿色产业稳步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作用正在显现。

  与此同时,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高原各省区努力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努力探索绿色发展途径。目前,青藏高原各省区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为特点的绿色发展模式已初步建立,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日前,西藏尼玛县荣玛乡加玲加东村和藏曲村的571位搬迁牧民,经过两天的车程,顺利抵达了整乡搬迁的迁入点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乡。牧民觉觉家里有5口人,在现场经工作人员确认后,搬进了120平米的新房。

  觉觉:我们一直很期待搬过来,因为拉萨海拔低,气候好。现在看到房子,幼儿园又在跟前,就完全放心了。要不是政策好,我们牧民根本不可能在拉萨有自己的房子。

  荣玛乡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离拉萨将近1000公里,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自然条件严酷,人均寿命比西藏全区平均水平低10年。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宗嘎说,整体搬迁是根本上解决特殊区域人群脱贫和保护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要措施。

  宗嘎:一是居住分散,二是水源条件极差,从尼玛县到荣玛乡230多公里这段路黑色化要投资8个亿。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确实有必要进行高海拔特殊区域的生态搬迁。

  据了解,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问题,迁入地拉萨市堆龙德庆区预留了500亩产业用地,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而搬迁牧民在尼玛县的家仍可保留,他们的牛羊和草场可由当地合作组织代为经营,统一管理。荣玛乡党委书记江央白久介绍说,村民整体搬迁后,当地已经启动了拆除草场网围栏的工作。

  江央白久:拆了以后藏羚羊迁徙的通道就通了,腾退草场总共260多万亩。

  西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近年来,西藏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农牧、天然饮用水、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张永泽:

  张永泽:我们通过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绿色产业来实现老百姓增收致富。这里面比较突出的就是生态农牧业,还有生态旅游业,特别是在生态农牧业方面,我们的藏香猪、牦牛等都发挥了很好的效应,大家也非常认同。生态旅游这一块我们也做得很好,去年到西藏旅游的大概2500多万人次,很多老百姓、很多家庭通过生态旅游至少人均能够实现1万元以上的收入,效果非常好。

  青海是冬虫夏草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冬虫夏草总产量60%以上。每年的五六月份,青海玉树、黄南、果洛及海南四个藏族自治州全面进入虫草采挖季。

  今年虫草采挖期间,青海省玉树市小苏莽乡牧民普布,不厌其烦地向人们展示虫草挖掘机巧:用三角形小锄头,将虫草周边的土整块挖起,取出虫草后,把挖出的土仔细回填,再用锄头把儿砸实。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块草坪被挖开过。

  普布:这样挖可以保护环境。以前有外面来的偷虫草,他们不管这些,就是为了挖虫草,挖了就走。

  普布说,前些年有不少外地人来挖虫草,破坏草场,乱扔垃圾。近两年,政府限制外来人上山挖虫草,对当地牧民挖虫草也严格要求。玉树州政法委副书记桑丁它次告诉记者,这一切的出发点,就是把价格交给市场,把管理交给群众。

  桑丁它次:政府加强执法和服务老百姓,实现了虫草采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法制化。

  普布一家三代有9口人,主要经济收入就靠每年挖一个多月的虫草,每根新鲜虫草能卖30到50元,一天就能收入3000元左右。他还成立了专门的合作社,产销当地的土特产品。

  普布:去年挖了3000根,卖了10万块,今年合作社要扩大规模,但是要看今年能挖多少虫草。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2万多平方公里,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生态功能使青海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青海省副省长田锦尘介绍说,青海还是全国首个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设计图”和“总施工图”的省份。

  田锦尘:我们通过各种生态工程,如退牧还草、草场补播改良、黑土滩治理等项目,全省草原植被盖度五年内提高了3.4个百分点,草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通过易地搬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安排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一些措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三江源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十年间平均增长14.6%,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为保护脆弱生态环境,青藏高原各省区努力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在保持良好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较高公众满意度的同时,努力探索绿色发展途径,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培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生态农牧业试验区。特色农牧业已成为青藏高原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张永泽表示,要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富民利民的关系。

  张永泽: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富民利民的关系,突出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实施、生态产业发展、生态补偿制度落实,为富民利民留足生态资本、提供增收保障。

  与此同时,国家在青藏高原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补偿机制。2008—2017年,中央财政分别下达青海、西藏两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62.89亿元和83.49亿元,补助范围涉及两省区77个重点生态县域和所有国家级禁止开发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表示,这些生态补偿机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郑度:这些生态补偿措施的实施在稳定和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牧民过半纯收入得益于生态保护,保护热情不断高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是,在高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存在补偿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利益相关方不太明确、补偿标准以及生态补偿理论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另外,生态补偿后,后效评估要进一步加强。

编辑: 孔明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牧民收入半数靠生态保护

近日,《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布。内容显示,目前,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态保育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定良好,绿色产业稳步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作用正在显现。与此同时,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高原各省区努力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努力探索绿色发展途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