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洱海环保纪实:“百日攻坚大会战”进入最后阶段

2018-05-16 14:2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记者陈鸿燕 李鑫)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洱海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族人民的母亲湖,2015年以来,洱海保护治理受到了中央、省、州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成为共识。

  三年来,保护治理各项工作加速持续推进,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的“百日攻坚大会战”目前也已打响,生态环境正在得到根本的改善。

  在洱源县邓川镇莲河村村民张文祥家的院落里,有一个排污管,排污管贴了保护膜,非常的显眼。张文祥说,这些排污管是今年全部完善并接入化粪池的。

  张文祥:我们家排污管网接好以后,洗菜、洗衣服的水,卫生间的水这些,全部排入管网,进入污水厂。

  莲河村地处罗时江东侧,一直以来,村民的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给罗时江流域的水质提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2017年,邓川镇了实施了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该项工程的目标是,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辖区内截污治污工程的全覆盖,筑牢洱海源头的最后一道生态保护屏障。邓川镇副镇长段绍宏:

  段绍宏:我们目标就是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流,确保向洱海输送优质的水源。

  美坝村污水管网现场管理人员曾建国:

  曾建国:污水都是跟着这根管子流到外边,这个有沉淀效果的小方井就直接进我们的污水管网,全部雨污分流。

  村民陈万秀说,有了排污管,污水不再随着地势自由流动,环境美多了,心情也舒畅多了,这是大家共同的切身感受。

  陈万秀:洗澡水洗衣服的水、洗菜的水全部进入污水池,污水排出去了,洱海也就干净了。

  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杨健说,在环洱海的9个镇实施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是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工程项目的一个工作重点。当前在洱海的保护治理工作中,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生活污水直排、农业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和清水入湖量严重不足。

  杨健:洱海流域常住人口有87万人,而每年接待游客达数千万人次,洱海周边餐饮、客栈2500多家,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进洱海。2015年洱海流域有40万亩耕地、近7万头奶牛,农田施肥、家畜粪便和农村居民废弃物不同程度都进入洱海。

  为了保护好洱海,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百日攻坚大会战”已经打响,在这场会战中,除了完善村落污水管网,生态库塘建设是其中的另一项重要工程。在其中的一个库塘,塘库建设项目经理赖尹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奋战100天,确保洱海环湖截污二期工程的全面完工是他们的目标。

  赖尹:按照正常的工期,这个塘库大概需要20人左右,两台挖机能保证正常施工。但因为工期缩短,现在施工人员就有80多个,最高峰时投入8台挖机来保证工期。

  按照工程规划,大理市将在洱海的东岸、西岸和南岸构建生态塘库,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控制,来保护洱海的水质。喜洲镇生态塘库示范区指挥长周奕羲说,目前,喜洲片区作为生态塘库示范区已经展开了建设。

  周奕羲:每一个库塘建设都是24小时三班倒在施工,保证6月30日以前全部施工完成。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控制,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实际的好处。项目工程师杨勋说,通过采集净化处理,污水用处大着呢。

  杨勋:项目建成之后可以收集洱海周边184个村落的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以后,最终供农田灌溉循环使用。

  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杨健说,2015年来,洱海保护列入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相关的重大决策部署、史上最严的整治行动相继出台执行,洱海的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杨健:通过努力,2017年全湖水质有6个月达到Ⅱ类,有6个月达到III类,总体保持III类。目前,洱海水质下降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蓝藻水华发生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目前,洱海流域截污治污工程“百日攻坚大会战”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杨健说,6月30日前,洱海流域截污治污的全覆盖、全完工、全运行的目标任务将会得到实现,届时,“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美景将永驻洱海。

  杨健:我们将全力推进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下最大决心治理面源污染,切实改善入湖河道水质,加快启动洱海补水工程,确保今年上半年实现洱海流域全面截污治污,确保洱海水质稳定并持续向好。

[责任编辑:孔明 王肖军]

编辑: 孔明

洱海环保纪实:“百日攻坚大会战”进入最后阶段

洱海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族人民的母亲湖,2015年以来,洱海保护治理受到了中央、省、州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成为共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