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东风习习满眼春|代表、委员热议乡风文明建设

2018-03-15 11:2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在热议如何更好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丁小兵说,他们正在通过建设“希望小镇”来助力脱贫攻坚。在他看来,要实现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选对人才是关键,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年轻人。

  丁小兵:选择有文化基础、有志向的年轻人,在扶贫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培训他们的农业技术,帮助他们成长。

  乡村振兴从“人”开始,乡村文化靠“人”传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表示,现在的农村文化传播体系,需要大量人才的介入,而这些人才一定要说农民听得懂的话。

  潘鲁生:我认为,在农村传播文化,仍然需要知识界的精英人士介入,包括本土的文化名人。比如,过去说书的人,他们说的道理老百姓能听得懂,因为他们的话语体系跟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是密切相关的。

  潘鲁生同时提出,要把文化放到农村的特色产业当中,构建农村文化产业。

  潘鲁生:农村的文化产业是非常丰富的,包括特色旅游和传统手工业等。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到当下,中国工艺品的出口贸易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谁做的呢?都是我们农民做的。但是过去手工业只是加工业很小的组成部分,它不是主体。现在能不能让农民作为主人,作为特色产业的创作者和制作者,这样的一种贸易和经营形式是不是应该回归到乡村去,从而充实农民的劳作,充实农民的艺术创作,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在两会“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正是通过开发民族手工艺品的文化产业,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杨昌芹:赤水是贵州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县,我来自基层,所以比较关注生态、发展、民生等方面的问题,希望用我的手艺带领更多贫困户,开发出更多产品。

  把传统手工业变成产业,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同时也要用传承的手艺、文化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这一点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十分认同,她说,要通过对乡村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传承乡土文化。

  孙艳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惜、相传,现在城市里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但是乡村里的挖掘远远不够,因为乡村比较偏远,挖掘起来比较费劲,普及工作还没有做得很好。我建议让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走进乡村,在乡村里发现非遗,让真正的乡土文化和乡土气息延承下去。

  说到在农民中以推广传统手工艺来带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效果时,孙艳玲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业全部来自于老百姓的生活,手工技艺也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现在在乡村推广,发展前景一定很广阔。

  孙艳玲:农民对手工业并不陌生,现在我们把它再推广回去,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的爱好,也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相信手工业在农村会发展的非常快。

[责任编辑:王肖军 孔明]

编辑: 王肖军

东风习习满眼春|代表、委员热议乡风文明建设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在热议如何更好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