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山东德州农业实现“微循环”到“大循环”转变

2017-08-17 11:5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17日消息(记者刘瑜颖 山东德州台张婷婷)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生产已经到了必须转换发展方式的阶段,需要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山东省德州市通过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让循环农业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实现了从“微循环”到“大循环”的转变,推进了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

  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泰山粮棉种销专业合作联合社的基地里,前不久种下的大叶香菜已经冒出了嫩芽,而这在几年前,要在打粮食都费劲的土块上种菜,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庆云县泰山粮棉种销专业合作联合社办公室主任赵欢:

  赵欢:因为庆云县的中低产田较多,土地的利用率,生产率都比较低下,基本上这片土地生产的出来的粮食作物,在300公斤到350公斤左右,长势参差不齐。

  赵欢说,贫瘠的土壤让合作社苦恼不堪,为了提高产量,合作社每年都要囤一大批化肥,别人用一袋,合作社用两袋,秸秆年年还田,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

  赵欢:以前一种错误的施肥方式,过量的使用化肥,可以提高土地的产量,实际这种方式是错误的。

  现在通过秸秆还田和使用有机肥两种方式改良了土壤,粮食产量能到450公斤到500公斤左右。不仅粮食产量上升了,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良之后,土壤有机质有了提升,现在可以说已经达到良田标准了。如今合作社进行结构调整,种起了蔬菜。

  赵欢:我们现在用的一种新的施肥方式是配方施肥,作物需求量是多少,我们就用多少。我把有机肥用在地里,耕作层会深一些。通过有机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了,由中低产田到肥沃的土壤,进而现在能种植蔬菜。

  有机肥使用,这样一个微循环,让土地有机质增加了,随之而来的,增产增收,结构调整也都在意料之中,赵欢感叹,最终还是归功于这个“微循环”模式,才让农业发展有了新出路。

  赵欢:过去投入产出比非常低,以前作物基本不生长,不用说种植小麦玉米了,就是青贮玉米都不行。牛粪便,包括沼气沼液,这里的有机质才增加的。通过这样一种循环,达到了产量仅一步提高,产量提高之后,农业生产效率也提高了。

  在离泰山联合社不远的龙祥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牛粪逐渐堆积成山。

  庆云县龙祥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办公室主任吕永昌回忆,当年这都是负担,污染严重不说,想要处理好这堆牛粪,往往还要增加生产成本。

  吕永昌:这一块原来很头疼,粪便积累的太多了,一下雨流的到处是,污染太厉害。

  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以1500头存栏量来计算,每天要出8吨牛粪,养殖场的规模要不要再扩大更是纠结。一边是联合社贫瘠的土地,一边是大量的废物需要处理。从前年开始,庆云县加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让农村的资源循环起来,庆云县农业局生态农业科科长张延栋:

  张延栋:要达到生态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标准,秸秆综合利用率必须达到百分之百,小区内养殖废污处理率必须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65%以上。

  过去当地的循环设施生态农业期初发展条件很差,传统模式就是把秸秆收回去,放在一边,利用率很低,而现在不仅有秸秆还田,还有了规模化的沼气工程,变牛粪为宝。

  张延栋:现在通过循环农业的建设,秸秆还田是一项,再就是作为青贮饲料使用,通过养殖产生的粪便,在通过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渣沼液,再还到种植基地上,实现大循环。

  2015年,投资400万元的沼气沼液生产设备,在龙祥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建起来了,堆积如山的牛粪塞进大罐子里,每年可以生产10万立方的沼气,500吨的沼渣,2万吨沼液,庆云县龙祥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办公室主任吕永昌:

  吕永昌:直接就全部处理了。一发酵,产生气体,供一百七十多户用气,沼渣沼液直接上地了,周围种大棚的,或者自己的基地,都能用。基本上供不应求。

  牛粪转换成的沼液,沼液则运到了泰山联合社的地里,既可以杀虫,提高土壤有机质,每亩两茬粮食还能少用80斤尿素,少花100多元钱。中低产田越来越壮了,不仅能为养殖合作社种些青贮饲料,连对土壤品质要求很高的无公害蔬菜果品,泰山联合社也有了尝试的底气,张延栋:

  张延栋:对达到示范创建要求,符合要求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两千到20万元的资金奖励,鼓励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通过示范创建,改变传统农业从不循环,小循环,微循环,到现在形成大循环的生产模式,逐步实现种养平衡,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民受益。

编辑: 孔明

山东德州农业实现“微循环”到“大循环”转变

山东省德州市通过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让循环农业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实现了从“微循环”到“大循环”的转变,推进了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