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农、牧业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

2017-08-08 11:2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郑颖 金建军 宝音 李行健 纪翔 内蒙古台董云静 李昊 实习记者张诗函)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大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7日上午飞抵呼和浩特,出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央代表团在机场受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中央代表团出席向内蒙古自治区赠送纪念品仪式。中央代表团向内蒙古赠送了习近平总书记题词贺匾、题词座屏等纪念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刘延东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民族工作十分关心、对民族地区十分关切、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十分关怀,为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欣然题词。刘延东说,中央赠送贺匾,就是希望内蒙古以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为祖国担当,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70年来,内蒙古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万亿元,位居西部省区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4069元,居全国第六位。

  在农业生产方面,2016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粮食产量是自治区成立时的15倍。目前,内蒙古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区之一,每年为国家提供超过100亿公斤商品粮,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在畜牧业方面,内蒙古已经实现畜牧业“十二连稳”。全区牲畜存栏连续12年超过1亿头只,去年达到1.36亿头只,全年肉类产量310万吨,牛奶、羊肉、绒毛产量保持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内蒙古一、二、三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和畜牧业实现了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农牧业的“内蒙古制造”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

  在“中国草都”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几台大型收割机正在人工牧草种植场上忙碌着。田丰牧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海军跟记者聊起了种草生意经。

  张海军:第一,沙化治理、生态效益大大提高;第二,经济收入翻了几番。后期利润可以翻到十几番到二十番。

  草原,是内蒙古的名片。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力种植牧草,提高牧草品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牛羊肉精深加工业。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赤峰示范基地,中国农业大学王显国教授介绍说,有好草才有好的畜产品,内蒙古发展牧草产业需求很大,优势突出。

  王显国:产业基础、生产传统、做规模化生产土地的投入,内蒙古是得天独厚的。所以我十分看好内蒙古引领将来的草牧业。

  牧草多了、好了,养的牛羊也就多了,出肉率和肉质也提高了,发展牛羊肉精深加工业也就有了更好的基础和保障,畜牧业产业链随之也跟着延长。在锡林郭勒“中国牛羊肉产业示范园”,大庄园肉业公司的牛羊肉加工,已实现结合大数据的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和冷链物流。公司总经理陈喜良:

  陈喜良:生产过程中大量的数据是智能化的。羊在养殖过程中,生长的环境、吃的草的营养成分、加工过程和运输过程,都一并记录在追溯体系当中了。

  内蒙古农牧业厅畜牧处处长白音高兴地说,生产方式创新,家庭牧场、电子放牧、可追溯系统、无害化加工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加快内蒙古畜牧业的转型升级。

  白音:更加关注畜牧业发展跟草原保护兼顾,跟农牧民增收统筹,实现习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把内蒙古建成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殷切希望。

  除了发展与草原直接相关的牧草种植和畜产品加工,内蒙古自治区还立足畜牧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内蒙古特色的“中国制造”品牌。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正在伊利集团的生产车间参观生产过程。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这样具有畜牧业特色的工业旅游可以让消费者有更直观的感知。

  张剑秋:像很多南方来的客人,以为还拿手挤奶,他的印象中还是那种很传统的印象,但是看完以后,发现见不着牛奶。

  张剑秋介绍,通过创新和全球化,伊利完成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世界乳业三大传统板块的战略布局,打造出了中国奶业的世界品牌。

  张剑秋:创新和国际化这两个轮子的不断驱动,通过全链创新,实现了产业链的共赢,把中国的品牌变成世界的品牌。

  鄂尔多斯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山羊绒加工企业,已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营销公司和直销店遍布全球。集团绒纺事业部总经理张梅荣说,靠的就是拉长产业链、注重品牌建设。

  张梅荣:从羊绒最初的原料加工逐渐延伸到了产品深加工,之后由于科技创新的不断投入,开始进入精纺领域,逐渐再做服饰领域,在这个领域逐步把产品线拉长,把羊绒做好做精、做细,做出附加值来。

  围绕优势产业,内蒙古形成了伊利、蒙牛、小肥羊、西贝、汉森、鄂尔多斯羊绒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代表“中国制造”跻身国际市场。内蒙古品牌促进会研究员吴之:

  吴之:这些民族品牌都是依托于内蒙古天赋异禀的资源成长起来的,带动更多的企业和产业来整体的发展。

  跟畜牧相关的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内蒙古农业也不遑多让。据了解,农区以及半农半牧区占到内蒙古全区面积的30%。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内蒙古农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史岱奇,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河套电商产业园”的商家。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利用直播平台展示和销售雪花粉。

  产业园负责人辛一宾说,直播还有在田间地头进行的。

  辛一宾:卖面粉的把自己的产品拿到小麦地里去直播,卖瓜果的直接去暖棚里面去直播,销售起来比较好。

  如今,电子商务产业已成为五原县拓宽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拉动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五原县农牧业局局长刘永刚介绍说,县里还建起了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直接带动了上万名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

  刘永刚:最初主要以设施农业起家的,逐步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二产,比如现在的光伏工业,后来又进入产品的初加工,后来又逐步融入三产,把产业链拉的越来越长。

编辑: 孔明

内蒙古成立70周年:农、牧业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

70年来,内蒙古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万亿元,位居西部省区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4069元,居全国第六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