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专家:城乡就业结构优化是新型城镇化重要成果

2017-07-29 11:3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刘璐)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天(28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透露,今年1-6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2016年初创企业新增招聘岗位数超过240万个,对新增岗位贡献率达到18.7%,创业创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由于我国就业区域、行业、群体分化,结构性矛盾凸显,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突出对毕业生、贫困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

  卢爱红:指导各地细化、完善鼓励企业吸纳、求职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完善引导到基层工作的岗位开发、工资待遇、服务保障等措施。

  卢爱红还透露,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城乡分布看,城镇就业人员比重不断提高,乡村就业比例降为46.6%。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数量首次超过乡村,城乡就业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认为,城乡就业结构的变化是我国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新型城镇化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李长安: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长期都是农村就业人口大于城镇就业人口的比例,这种现象在2014年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当年城镇就业人员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就业人口。简单地说,在城镇就业的人口比在农村就业的人口在数量开始实现了超越,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继续下去。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比率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比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城市化率均在80%以上,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率还不到60%,潜力非常巨大。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将继续进入城镇成为市民。城镇化的过程还是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农业的产值比重下降了,但农业的质量结构更加优化,而工业、服务业将更加发达。农民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不但会提高收入水平和社会水平,思想观念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发布会上卢爱红表示,国内行业、地区、群体工资差距逐步缩小,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人社部还将按平均5.5%的水平继续上调养老金,9月底全国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针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进展,卢爱红透露,截至6月底,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河南、安徽等8省区市与社保基金会签署总金额4100亿的委托投资合同,其中约1721亿元资金已到账投资,剩余资金将分年分批到位。人社部下一步将建立投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信息报告披露办法:

  卢爱红:对各省区市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委托投资的重点地区。建立以投资绩效管理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基金整体、各类资产、投资组合的投资业绩。

  城乡就业结构的优化,无论是对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李长安认为,还要不断完善政策,充分接纳和创造农民进城的就业环境。

  李长安: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障碍和困难,使得农民变市民的过程充满艰辛。比如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依然存在,虽然现在很多地方改成了居住证,但城乡差别并未完全消除。此外,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城乡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城镇对于农民的包容性不够,融入性和认同感较低。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坚决予以克服和纠正。这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内容,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编辑: 孔明

专家:城乡就业结构优化是新型城镇化重要成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天(28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透露,今年1-6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