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套地区改造中低产田 向贫瘠土地要效益

2017-03-30 11:0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30日消息据(记者宝音 纪翔 韩晓)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位于黄河“几”字弯北部的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灌区,是我国优质粮食主产区,素有“塞外粮仓”的美誉,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严重、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2007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一项关于对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的建议被提上日程,随后经相关部委调研论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于2008年1月一次性批复,从2008年到2017年,连续实施每年改造50万亩项目。

  眼下河套灌区正开始春耕生产工作,而今年也是这一土地改造项目实施的收官之年。持续10年的改造,效果如何?对河套地区的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在五原县隆兴昌镇,伴随着播种机的隆隆响声,小麦种子连同化肥播撒在肥沃的土地上,河套大地播下了春播第一耧。村民杨存喜说,他们义丰村2015年完成了2.5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项目实施后,明显改善了灌溉排水不畅、土地杂乱无章的旧貌。

  杨存喜:以前地块有大有小,我家四个人分的地有十多片,这儿种点、那儿种点,种地浇地来回跑一天也干不了多少,现在整合完以后,我们四个人四片土地。土地改造肯定是给农民带来了好处。

  在乌拉特前旗新安镇红光村,村民张四珠正盘算着今年的耕种计划。他告诉记者,2016年,社里一万多亩地改造完成,土地平整了,灌排畅通了。

  张四珠:原来这圪梁也占地,通过这次平整,增加了点儿土地,另外就是好灌溉,建好这个渠以后,灌溉下水、流速快了。

  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邢国良介绍,在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打破土地原有界限,重新规划、重新开挖渠沟、重新平整土地、重新分配经营,使改造效果显著提升。

  邢国良:渠是新开的,路是新修的,沟是新挖的,田地重新进行了平整,土壤改良都做了工作,这个项目区做完以后,土地给农民重新分配,效果非常好,农民耕作非常方便。

  在巴彦淖尔河套灌区,这样的农地旧貌换新颜,还得从十多年前的全国人大会议说起。

  虽然河套灌区一直享有“塞外粮仓”的美誉,但十多年前,这里的实际情况却是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肥力差,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交织,导致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发展受阻。2003年,时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徐睿霞,带着当地百姓改造中低产田的迫切愿望,来到了全国两会。

  徐睿霞:只要把这个改造了,对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对于当地农民增收,对于黄河水流域水资源安全才有好处。这个建议是我们当地的黄灌局给提供的,我头一年当人大代表的时候,就把这个建议就提出来了。

  2007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对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的建议,以内蒙古全团建议的名义,提交大会。大会也把它作为全国十大建议进行落实。2007年6月,经财政部牵头全国人大办公厅、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专家论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于2008年1月批复实施河套灌区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从2008年到2017年每年实施50万亩。获财政部审批通过,国家农发办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全国人大代表的徐睿霞:

  徐睿霞:这个项目落实以后,巴彦淖尔市里边对这个项目抓的很紧,对项目监管的也很到位,整个落实农民很支持的,农民都盼着,因为弄完了以后他们种地也确实方便,而且这个土地确实增收了。

  通过九年的项目建设,中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及各旗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7亿多元,改善和新增了节水灌溉面积450万亩。同时,各种产业相关配套不断完善、种养殖业持续发展,促进了产业的融合壮大。受益者早已不局限于农民,当地一些农牧企业也尝到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甜头。

  位于临河区的草原宏宝食品公司,集饲草料种植、肉羊养殖、屠宰分割等业务为一体,借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上游有效控制饲草料标准。公司董事长谭军:

  谭军:在项目区土地整理完以后,我们去订购青储玉米。因为他们土地整理以后产出高、效益也高,效益有保障,质量也有保障。

  成立于2011年的金榕农业专业合作社,2013年获得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支持,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对合作社园区2000多亩土地进行整理。通过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培育反季节蔬菜水果、发展采摘旅游带动农民增收。金榕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军:

  马军:盐碱化强度大的、还有产量低的低产农田,全部改造,整体按照日光温室的建造、设施农业的建造逐步实施。现在是日光温室100座,那种大棚是200多个。我们这是企业实施,又给老百姓返租回去。为将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打下了很好的平台。

  回到巴彦淖尔创业的“农民博士”马瑞强说,自己的农业规模化企业也有一万亩地受了益。他认为,这个项目实施这么多年以来,最终产生的效果,已经远远大于最初的设想:

  马瑞强:这个建议曾经是基于对产粮提升的一个考虑,经过了十年,在过程中我觉得农业综合开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农业园区的建设、产业集群的建设,其实这是在普通的提质的基础上更提升了这些优质农产品的扶持、资金的支持,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吧。

  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邢国良介绍说,2016年巴彦淖尔市粮食产量达到62.27亿斤,比改造前2007年增加了30亿斤,受益农民80万,农业综合开发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邢国良:通过2017年剩余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实施,该项目将圆满完成,为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发挥应有作用。十年开发砥砺,十年奋斗拼搏,我们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编辑: 孔明

河套地区改造中低产田 向贫瘠土地要效益

位于黄河“几”字弯北部的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灌区,是我国优质粮食主产区,素有“塞外粮仓”的美誉,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严重、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