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移风易俗除陋习|美丽乡村建设有政策更要有行动

2017-01-18 10:3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近年来,广大农村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完成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

  但是,现在农村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比如:天价彩礼让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比如“黄赌毒”禁而不绝,封建迷信沉渣泛起,等等。针对这些不和谐的现象,许多地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巧妙的办法,乡村的民风民俗重新焕发出了风清气正的面貌。

  中国乡村之声推出系列评论节目《阿朗速评——移风易俗除陋习,乡村处处树新风》,由中国乡村之声主持人阿朗为您评说。

  阿郎:这几天已经有在外打拼的朋友陆续回家过年了,春节的临近、是家的的声声呼唤。可最近有位听众告诉我,她有点不太想回家。她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但是上学、打工在外也闯荡了7、8年,现在回到老家有点不太适应了。比如,洗澡不方便,厕所是旱厕,村里的脏水流的哪哪都是,垃圾堆的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这姑娘告诉我,这话她都不敢和爹娘说,怕挨骂,怕说自个忘本。您说这是忘本吗?

  我打小在农村长大,现在也经常去农村。孩提时候的农村,特别美丽。但后来的一段时间,有些农村让人伤心。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房屋乱建,曾经美丽的乡村消失了......脏乱差千万不能成为农村的代名词!农村要美,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里子、面子咱都要美!可如今农村可有了大变化:

  忙乎了一年,在外打工的湖北襄阳张家集镇邵棚村村民邵改清也赶回家和家人团聚,准备过春节了。离家一年的光景,这村里的变化是真不小。听着广播里各地农村的可喜变化,邵改清和工友们也忍不住在村里四处参观:

  邵改清:我感觉到非常高兴,环境整治,各方面非常舒适,特别是在外边打工务工回来的,感到家乡变化非常大。我觉得邵棚村现在建设搞得真的不错。

  邵棚村以前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屋前屋后的垃圾堆成山。如今的邵棚村修通了村组水泥路,全村农户家家通车。一盏盏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笔直挺立,2000棵香樟树矗立在村庄。村里还改造了村办公场所和村卫生室,新建了藏书上万册的农家书屋。

  环境美丽、书香悠悠,如今的邵棚村人是相当的自豪!环境变好了,如何保持是个大问题?云南玉溪窑房村男女老少人人都是保洁员,村民们用手中的扫帚和头脑中的环保意识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成为了这个大山深处小村庄最好的注解。

  74岁的李留存老人每天伴着鸟鸣开始她一天的保洁工作:

  李留存:每天太阳出我就起来扫地了,一天扫两遍,扫扫干干净净的,老老小小出来,卫生也好点。

  窑房村有农户668户2376人,自2014年起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处理,村委会给每户家庭都配备了两只垃圾桶,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村里的公共区域由保洁员专门打扫,生活垃圾由清运员定期统一送到垃圾场处理。看着村里的可喜变化,窑房村党总支书记?岳良感慨,美丽村庄的维护不仅仅靠制度约束,更加重要的是村民们住在如画的村子里,已养成了随手捡拾垃圾、自觉维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岳良:通过这两年效果比较好,原来垃圾一个星期要拉几车,现在一个星期一次一个小组一车都不满,村民的自觉性提高的多了。

  村民意识提高、自觉维护环境自然是好事。想想国家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环境,如果硬件改善了,思想跟不上,这个办法不妨试一试?

  江西新余积极尝试垃圾有偿回收模式,在庄上村设立了首个“垃圾回收兑换站”。

  250个塑料袋换一袋洗衣粉、15节旧电池换一个学习本、40个易拉罐换一块香皂……这是贴在垃圾回收兑换站的墙上的兑换回收单。兑换站的货架上,摆放着脸盘、肥皂、洗洁精等日常生活用品。

  村民刘爱莲也趁着过年大扫除,将家里收拾出来的垃圾拿了过来:

  刘爱莲:烂衣服(等)破烂东西不要的都拿到这来换。

  “以物换物”、“变废为宝”,这妙招一下子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都是勤俭节约的庄稼人,谁不愿意让每个物件都能有用呢?

  村民们络绎不绝,兑换回收站负责人付雄贵这几天可真是忙坏了:

  付雄贵:我们这个垃圾兑换站看起来村民积极性还是蛮高,环境卫生搞得好身体就会更健康,生活水平也更提高了。

  为了让农村环境变美,还得长长久久的美,这各地的办法还挺多!但我国城乡垃圾乱排乱放、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现象依旧多发,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垃圾山”、“垃圾围村”还比较多见。这脏乱差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据统计,2015年我国有400多万吨包装垃圾中,胶带长度就达169.85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这些胶带如果填埋处理,实现自然降解需要100-150年。人得呼吸、土地也得喘气啊!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了,这修复起来需要时间!

  化肥农药的滥用、企业的排污等等都让农村的环境不堪重负!2016年年底,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指出要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鼓励就地资源化,加快整治“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问题。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13万个。

  国家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力度和决心,强大而又坚决!这环境治理更是人心治理!村后青山如黛,村前绿树成荫,村中一栋栋新居错落有致,村外一条条水泥路通向远方。村里,入学孩童活泼轻盈的身影擦肩闪过,劳作打工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头发花白的老人围坐一团晒着暖暖的太阳......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美丽乡村的画面!这样的乡村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编辑: 孔明

移风易俗除陋习|美丽乡村建设有政策更要有行动

现在农村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比如:天价彩礼让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比如“黄赌毒”禁而不绝,封建迷信沉渣泛起,等等。针对这些不和谐的现象,许多地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巧妙的办法,乡村的民风民俗重新焕发出了风清气正的面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