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小龙虾撬动富民大产业]小龙虾的“N次方”

2016-06-29 11: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29日消息(记者高凡 凌姝 湖北潜江台李春红)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10年前,小龙虾还只是“草根美食”。那时在大排档、小饭店,花二三十元就能吃上一大盆。如今,它的身价却逆袭成了水产中的新贵,适宜小龙虾养殖的各地也是纷纷抓住了机遇,充分的挖掘小龙虾产业链中的财富。

  湖北潜江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美誉,其创新推广的“虾稻共作”和“虾+N”综合种养方式,不仅成为当地虾农增收的“金字招牌”,也为全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借鉴。小龙虾也真正成为了潜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大支柱”。六月中旬的一天,一场声势浩大的“小龙虾节”在湖北潜江开幕。

  “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自北美洲,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传入中国。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湖北潜江通过打造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节庆品牌,成为了最具活力的“中国小龙虾之乡”。

  来自台湾的陈俊良,是“两岸养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今年他第一次带着自己的小龙虾品种来参加潜江小龙虾节,希望能借此机会打开内地市场。

  陈俊良:这只虾叫澳洲红毛螯虾,可以实现当年放苗、当年起收,经济周转率比较好;也可以进行虾稻共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龙虾节,能让更多养殖户了解和选择这个品种的虾。

  陈俊良提到的“虾稻共作”,是潜江龙虾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也是很多农户实现增收致富的路径。

  袁作圣是潜江渔阳镇排湾村农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在自家水田里捕捞小龙虾。袁作圣告诉记者,通过虾稻共作,自己一年到头也没有闲的时候,收益也是“赶着趟来”。

  袁作圣:现在每天都可以捕捞近百把斤小龙虾,经济效益非常可观。4月份茭白收了一季,你瞧,小龙虾就赶着趟来了。把小龙虾和茭白放在一起还真赚钱哩。

  在潜江,“虾稻共作”的前身为“虾稻连作”;从“一稻一虾”的连坐到“一稻两虾”的共作,潜江先后探索了十多年。

  所谓“虾稻共作”,是指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的种养模式。每年四五月份,在稻田需要进行排水整田和插秧时,农民可以把没有卖出的幼虾先引放至稻田周边的沟渠里;待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把幼虾引回到稻田里继续生长。到了当年八九月份,幼虾长成大虾。同一块地,同时收获水稻和小龙虾,这项技术也被专家称作“代表了当前我国稻田综合种养的最高水平”。潜江市镇宝湾村村民刘主权:

  刘主权:虾的尾巴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得到里面的一条线。“虾稻共作”的好处在于,稻子割了以后开始上水,上水了以后,谷棒子烂的弦,还有长的浮游生物,再就是水里面长的水草,是它很好的食物。

  “虾稻共作”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两收,既提高了土地产能,又增加了农民效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潜江还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水产养殖用药管理实施方案》等标准,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的典范。潜江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剑雄:

  黄剑雄:2015年底,全市虾稻共作面积20万亩,建成5个万亩集中连片和26个千亩虾稻共作示范基地,小龙虾产量6万吨。其中,“虾稻共作”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亩平纯收益4000元左右,带动我市农民去年人均年增收628元。

  近年来,在“虾稻”共作的基础上,潜江市又开始探索“虾+N”的发展思路,创造出十多种小龙虾混养、套养、轮养的高效模式,例如:“小龙虾—鳜鱼”轮养模式,每亩收益可达近万元;“小龙虾—龟—水稻”综合高效种养模式,每亩收益可达8000元。

  “虾+N”的创举,不仅提升了“水下经济”产能产值,还进一步鼓起了虾农们的荷包。潜江龙湾镇农户范茂海,这两年搞得都是“小龙虾、螃蟹、鳜鱼”共作,收益相比以往有了很大提升。

  范茂海:今年搞的虾蟹鳜,虾子都已经卖了三万多去了,螃蟹大概还有个2万元左右,还有别的鳜鱼、花白鲢,一起一亩田可以收入1万出头。

  “虾稻共作”和“虾+N”的养殖模式,让养殖户尝到了甜头。而在此基础之上,潜江市又着眼于虾苗的人工繁育和小龙虾衍生品的产业化开发,从全产业链的角度,促进小龙虾领域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十五年前,潜江地区的虾农们都是靠捕捞野生虾苗进行饲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得“靠天养虾”。而随着近年来吃虾的人越来越多,野生虾源数量锐减,种质不断退化。为此,湖北省人大代表、潜江莱克集团董事长郑玉林在2013年两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小龙虾人工育种的设想,尝试把“危机”变“商机”。

  郑玉林:当时这个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都还不是很成熟,我觉得这个关键技术能突破的话,可以成为产业的发动机。

  郑玉林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回应,湖北省政府在当年拨出一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小龙虾育种研究。2013年底,政企合作投资3亿元的“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正式建成。截至目前,该基地可年均繁育优质种苗30亿尾,培育优质种虾500万斤。未来五年内,其繁育能力预计可达到300亿尾。潜江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剑雄:

  黄剑雄:选育繁育基地的建成,有效破解了小龙虾资源锐减、品种退化、虾源短缺的产业发展瓶颈。

  如今,潜江市拥有华山、莱克等13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虾仁”“整翅虾”等产品超过30万吨。而小龙虾经加工后,70%到80%的虾壳成为废弃物。堆积如山的废弃虾壳逐渐成为困扰当地产业发展的一项难题。不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处理起来也费时费力。华山公司副总经理漆雕梅芳:

  漆雕梅芳:公司小龙虾初加工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发现有很多废弃的虾壳,没有办法利用,仍掉了很可惜,并且也污染环境。

  从2009年开始,潜江华山水产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尝试从废弃虾壳中提取“甲壳素”,并以此为原料开发甲壳素系列衍生产品。2015年6月,华山“甲壳素保健食品生产项目”正式投产。通过加工环节的转型升级,一只小龙虾不仅能吃,而且能加工成保健品和护肤品;每年可消化10万吨小龙虾头、虾壳,实现年产值19亿元。华山水产公司副总经理姚华:

  姚华:如果把甲壳素做成氨糖粉剂,我们出口可到达1.2个亿。现在我们做的是深加工产品,做成保健品,这样的产值将提升到三倍,就是3.6个亿,实现了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

  如今,湖北潜江的龙虾产业已逐渐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繁育、加工出口、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面对未来,潜江人还有更多的规划和期待。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

  陶忠虎:十三五期间,我们力争培育一个新品系,不断创新虾稻共作拓展模式,使全市可养稻田达到全覆盖;努力提升小龙虾养殖技术,打破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继续引领全国养殖潮流。

编辑: 孔明

[小龙虾撬动富民大产业]小龙虾的“N次方”

10年前,小龙虾还只是“草根美食”。那时在大排档、小饭店,花二三十元就能吃上一大盆。如今,它的身价却逆袭成了水产中的新贵,适宜小龙虾养殖的各地也是纷纷抓住了机遇,充分的挖掘小龙虾产业链中的财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