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袁隆平“超级稻”遭质疑 专家:科研都要经历曲折

2015-09-30 10:0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光山县超级杂交稻千亩片亩产突破900公斤,提前一年完成既定目标。但是质疑随之而来,近日又有报道,有相关农业专家认为,超级稻“万亩绝收、盲目追求超高产目标,高水高肥不环保、增量不增产、米质口感差”。

  的确,在科技界,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刷新水稻超高产世界纪录。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很少接触超级稻这种农产品。对此,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长安认为,高产杂交稻作用巨大,但是在生产和推广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李长安: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不仅要有严密的科学论证过程,还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也同样如此。据农业部门的统计,从2010年至2014年,我国超级稻种植面积从1.01亿亩增加至1.36亿亩,五年期间扩大了3500万亩,已经占到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左右。可以说,杂交水稻在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上、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杂交稻在目前的推广应用中就一帆风顺。

  杂交稻特别是超级杂交稻本身的技术也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的,也推广实验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一些人质疑的高水、高肥、不环保、增量不增产、米质口感差等等。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相对于常规稻,杂交稻的种子太贵,一些农民买不起,这也影响了杂交稻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超级稻究竟适不适合推广?在实际的推广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李长安认为,超级稻在保证高产的同时,也要注重少水、少肥、少农药和低投入,这是今后水稻育种的新方向。

  李长安:当前,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虽然实现了连续十多年的增长,但粮食安全风险仍未解除。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最有利武器,还是必须仅仅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首先要在保证高产的同时,少水、少肥、少农药、低投入,这是今后水稻育种的新方向,也是包括超级稻在内的农业科技努力的目标。其次,要努力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表明,农业科技包括良种的应用能力,与农民的素质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素质越高的农民,越愿意采用新科技、新品种。最后,要进一步增强粮种领域里的市场竞争,消除垄断现象,只有让粮种市场充分竞争起来,农民才会有更大的自主权进行选择,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编辑: 孔明

“超级稻”遭质疑 专家:科研都要经历曲折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光山县超级杂交稻千亩片亩产突破900公斤,提前一年完成既定目标。但是质疑随之而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