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十七届世界马铃薯大会开幕 马铃薯产业化大有可为

2015-07-29 10: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杨滢)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马铃薯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认的世界第四大主粮。昨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三位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毕美家、屈冬玉,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马铃薯业界精英们齐聚在北京延庆召开的第十七届世界马铃薯大会,足见这“小小土豆”的大魅力。

  人们眼中再熟悉不过的土豆 ,摇身一变成为主粮家族里的新成员,这在马铃薯业界引起强烈反响。那么,凭借世界马铃薯大会召开的东风,将会给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我国农民种植户来说,该如何围绕马铃薯主粮化来做文章呢?

  韩长赋:现在我宣布,第十七届世界马铃薯大会暨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开幕。

  28日上午,第十七届世界马铃薯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荷兰、美国、韩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名马铃薯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精英和政府部门代表齐聚延庆,共谋中国马铃薯产业未来发展。在开幕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薯类是人类栽培历史最长的农作物之一,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推进国际扶贫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韩长赋:中国是薯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薯业发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了薯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每年种植马铃薯550万公顷,于此同时,薯业的产业链条有效拓展,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产品种类日渐增多,在中国,薯业已经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穷人的产业,而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丰富人们餐桌的一大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届世界马铃薯大会上,“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成为众多学术以及产业精英们热议的话题。国际马铃薯中心副主任兼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表示,在马铃薯有了主食地位之后,需要提高马铃薯的身价和马铃薯制成品的附加值,才能带动整个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发展,才能让种植马铃薯的农民获取更丰厚的回报。

  卢肖平:大家也知道,中国的农业,包括农民的生产方式,还是一个生计型的生产方式和小农户经营的方式。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现在推动主食化产业的一种运作,将来会从生计型的农民变成实业化的农民的一种转化。而从产业角度来讲,也更加专业化、更加职业化。

  马铃薯成为继小麦、水稻、玉米后,第四大主食品种,我国将大力扶持马铃薯生产、贮藏以及加工。中国马铃薯专委会秘书长陈伊里说,这不仅有利于有利于马铃薯深加工增值,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更有利于马铃薯种植户收入的提高。

  陈伊里:由于国家政策这方面的重视,产业链条、经济链条都会有迅速的发展,而且薯农也会在这里边得到既得利益。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农民主要还得靠科技,小土豆,大产业,不是说传统的种植方式都行,科学的技术、科学的手段来从事这方面的生产,能够把单产水平提高,质量水平提高,那么他的收益效益也会显著提高。提高技术,应用先进的土豆的种薯,先进的栽培技术,采用科学的栽培方法,那自然而然就会把生产水平提高。

  随着城镇化率快速提升,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国际马铃薯中心副主任兼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表示,由于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外食消费增加,采用方便化主食的趋势明显。卢肖平透露,国家还将出台一系列的举措来促进马铃薯相关产业的发展,备受种植者关注的马铃薯种植补贴政策也正在酝酿阶段。

  卢肖平:首先是制定相关的优惠的政策,引导人们的生产和消费,第二个是要解决技术上出现的问题。比如,主食化技术上怎么解决。第三是宣传,引导老百姓知道吃马铃薯吃红薯是有营养是保健的。种粮食有补贴,目前种马铃薯没有补贴,将来应该要有补贴才对吧。现在种薯已经开始有补贴了,如果真的把它作为粮食就应该给它补贴。现在补贴很少,钱不在多少,在于它的影响力,既然你把它当粮食,就应该跟大米小麦一样对待。

  马铃薯对生长环境的极强适应性,使其在全国范围内都被广泛种植。尤其以甘肃、内蒙古、贵州等为代表的马铃薯主产区。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青海省内从事马铃薯加工、产品开发的省级企业仅有3家,年加工马铃薯能力在24万吨左右。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认为,加工企业少、实力弱、加工能力不足、深加工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马铃薯主粮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

  谢开云:在所有的农作物里面,马铃薯产业链是最长的,从育种、种薯生产、田间生产到产后储存加工,这个产业链是所有农作物中最长的。要拉动国家消费的话,加工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加工便于大家的消费。现在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的面积是很大,但还不是特别强,单位面积的产值和马铃薯产业在农业经济和当地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还比较小。通过这次大会,希望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把当地的产业做强,发挥各个地方产业的优势,能做种薯的就好好做种薯,能做加工的做加工,这样的话把整个产业的效益提高上去。

  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必将为整个马铃薯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前来会场寻找商业合作伙伴的山东济南平阴县秀直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孙久明,对马铃薯种植前景十分看好。

  孙久明:现在产业发展的势头是比较好的,我们乡镇种了五万多亩,尤其是今年的效益是比较不错的,我们是陆地栽培,今年产量在7千斤左右,亩生产效益在五千到六千,可以说马铃薯产业在我们当地创造了历史新高。

  记者:在马铃薯的种植和推广上您需要获得国家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孙久明:现在不是对马铃薯种植主粮化嘛,希望国家对种植马铃薯的做一些农业种植方面的补贴。

  今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的主题是“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事实上,目前我国家马铃薯的种植和生产水平,无论从技术层面来说还是从单位的亩产来说,比起很多发达国家,或者是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农业大学谢从华教授认为,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低、种植水平不高是致使亩产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

  谢从华:我国现在马铃薯的单产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概百分之二十左右,尤其是和一些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的产量只相当于他们的三分之一。差距产生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马铃薯种薯的质量:真正优质的种薯,应用的面积的比率还不太大,比如发达国家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国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这就直接带来了产量的降低;第二是种植水平,农户基本都是小农户进行种植,所以生产力的水平不一定一致,跟国外的大农场比较起来,我们的技术不是非常的规范。在种植的过程当中呢,大部分生产都是在条件比较差、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尤其是国家重点连片的扶贫地区,生产了国家现有马铃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些地区的投入比较少,生产水平不高。还有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专用品种、特色品种,以及与这些品种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也还不够完善、不健全。所以今后有必要做进一步地努力。如果能把这几个方面的东西加上来,我相信,我国马铃薯的生产水平会不断地提高。

  

编辑: 孔明

十七届世界马铃薯大会:马铃薯产业化大有可为

马铃薯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认的世界第四大主粮。昨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三位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毕美家、屈冬玉,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马铃薯业界精英们齐聚在北京延庆召开的第十七届世界马铃薯大会,足见这“小小土豆”的大魅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