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视频 > 央广独家

巫希平:把办案质量作为生命来看待 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5-01-19 16:45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法治安徽进行时——政法系统领导干部系列访谈

  巫希平:把办案质量作为生命来看待 经得起历史检验

  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建设提升到新高度,具有里程碑意义。蚌埠市在法治与平安建设道路上都有哪些成绩和收获,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方面又有哪些思路和举措?日前,蚌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巫希平做客《法治安徽进行时》,就以上问题接受了专访。巫希平指出,要把办案质量作为生命来看待,每办理一个案件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单是实体上要依法办,程序上也要过得硬。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全会闭幕后,蚌埠市组织政法系统部分人员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听取法学专家对于全会精神的解读,学习上海市关于司法改革的思路和经验。此行都有哪些收获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巫希平:依法治国,是一个很大的篇章。就政法部门而言,司法本身怎么做?那我们就和上海交大、中国人民大学联系了两个高级班,让我们基层政法系统的领导、主管去学习、去解放思想,去体会四中全会对政法系统将带来哪些影响。

  上海是我们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市,到上海去学习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除了理论上以外,还看上海在怎么做,有哪些探索,这些探索对我们司法实践都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比如说,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限制,自由裁量权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幅度内来执行的,这样,权力给他了,约束也给了他,法官对自己的要求就更严了,等等诸如此类,我们还是很有收获的。

  主持人:不可否认,有些地方还存在“摆平就是水平,稳定就是搞定”的人治思维;也会有为追求稳定而牺牲法治的现象。您遇到过类似问题吗?这种思维该如何扭转?

  巫希平:不单我碰过此类的问题,你刚才问的问题,我想在当下的中国,在乡以上的各级党委政府,都会遇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讲穿了,是我们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都不规范导致的结果。

  四中全会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很好的门,如果我们都按照四中全会指引的依法办事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流程去操作,我想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不但法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会通过这些事件的处理,让老百姓感受到依法办事带来的好处。

  主持人:针对老百姓最关心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蚌埠如何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巫希平:一是我们公布了权力清单,对于老百姓要反映的一些事,我们进行第三方介入,尤其是调解机制。我想依法办事,里面核心的一点,就是让老百姓找政府办事的过程中,能够直接体会到这种依法办事的成果,让老百姓得到很好的收获。

  蚌埠市前几年探索的医患纠纷的调解,刚开始仅仅是矛盾双方调解,现在我们把法院也请进来了,就是不单是调解,还要把法律服务也跟上来了,这样就让老百姓知道法律上怎么为他维权。

  这个工作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包括今后征地拆迁、民生问题等,都可以进行一些第三方调解。

  主持人:蚌埠在“依法治市”上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巫希平:我们这几年在依法治市的问题上作了这样几件事,一个是普法,加大普法的宣传。除了每年宣传日的宣传,我们的综治队伍、司法行政队伍,都在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教育。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综治处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我们的“平安建设”,我们提出来让蚌埠市进入省第一方阵,要让老百姓感觉到这个地方法治环境很好,真正感受到法治建设的成果。比如说农村,现在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面都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年人,他们的财产安全要怎么保护?我们蚌埠市做到了“一村一警”。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矛盾纠纷作排查,在矛盾纠纷有了以后,让群众感受到有人在帮他们理事,在农村好多事情可上法律层面、也可以不上法律层面,如果能够调解掉,群众会感觉更和谐一些,更好一点。

  主持人:那么在提高社会治理化、法治化水平方面,今后蚌埠政法系统有哪些思路?

  巫希平:一个就是要加强综治工作,有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机制,基层的党组织、调解组织、综治队伍帮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这一块要坚定不移地做。二是让群众自治发挥更好的作用,村一级、乡一级要加强为老百姓解决自身不能解决的一些困难,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身边的事。三是“大平安”的理念。去掉我们市区的“大平安”,还要把农村的平安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因为我们蚌埠市360万人口,有200多万人口还在农村,太平盛世绝对不仅是城市,农村的太平才是最好的太平,也是最好的一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司法公正,就是每一个官司老百姓怎么打,都要告诉老百姓,除了让他聘请律师以外,还要告诉老百姓这个官司应该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结果,事先让老百姓知道几种情况不是坏事,会减少他的诉讼成本。同时,刑事案件更要公正,真正让损害老百姓利益的、带给老百姓侵害的一些犯罪的人受到严惩。

  第三个方面就是关心关爱回归人员,假释人员回归社会以后,有的家庭没有了,住房也没有了,生活上没有门路,关心关爱这一部分人,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要让他们真正的回归社会,不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是没有用的。

  主持人:像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在基层,那么蚌埠在加强基层的法治、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和力量方面都有哪些好的做法?

  巫希平:四中全会已指明了依法治国除了大政方针以外,对司法队伍、政法队伍也提了明确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是队伍要整体下行,把公安、司法行政这两支队伍基层的力量充实好,实现老百姓一有事就有人来为他们服务。比如说家里被偷了,打个110,警察就应该赶快到现场,这样,“警力下村”才不是一句空话。

  另外,家里可能还有一些问题要跟人家打官司,在基层,老百姓不能每件事都去找律师,那么我们基层的司法所,就要敞开门为群众服务,有人给他做参谋,有人给他去指导,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样他好为自己去维权。从源头上为群众服务,这是最关键的。

  主持人:严格队伍执法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但如今可能还会存在着失职于公、失职于松这样的现象,那么怎么去规范相关部门在严格执法方面的一些做法,尤其是以咱们公安部门为例怎么去规范公安民警的行为?

  巫希平:作为公安系统,就是要把我们办案的质量作为生命来看待,每办理一个行政案件也罢,还是刑事案件也罢,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依法办事。

  这个依法办,不单是实体上要依法办,程序上也要过得硬。我们原来重视实体,现在按照四中全会要求更要重视程序,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依法,这样老百姓就真正能够感受到每个程序怎么去为他服务、怎么去为他维权。

  当然作为公安,除了是为老百姓办案件以外,还要为老百姓服务,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说我们原来办户口,都到每个派出所,现在每个分局都建了一个办理户籍大厅,方便老百姓办事,把为群众服务的触角尽量地下放到极致。  

  还有就是出警的时候,重点地区像火车站这一类的地方人口比较多,我们24小时有人执勤,出了事以后1分钟就有警察到现场,其它地方3分钟,再远一点5分钟,这个在城市里已经形成常态化。而对于农村地区,我们一方面依靠科技的力量,提升出警速度,另一方面对警力作出更合理的配置,把基层派出所的力量配备的更强一点。我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通过我们依法办事理念的提升,这项工作也会逐步好起来的。

编辑:潘剑

央广推荐

热播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