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视频 > 央广独家

“难忘中国之声”城市传奇之长沙

2014-11-21 09:53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长沙会战
    长沙城西的岳麓山上,保卫长沙阵亡将士名录碑静静矗立。由于风雨侵蚀,碑上的名字已难以辨认。当年在“长沙会战”中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早与青山合为一体。
1939年9月,世界局势风云突变。蓄谋已久的希特勒大军闪电袭击波兰,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漫天烽火。与此同时,日本集中约10万兵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奔袭地处中国大陆腹地的湖南长沙。之前,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横冲直撞,武汉、广州、南昌相继沦陷,长沙城危在旦夕。
    长沙城北,新墙河千百年来静寂流淌。当日寇的铁蹄步步逼近,这里便成为腥风血雨的战场。中国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兵力,利用河流作屏障,采取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的“天炉”战法,在长沙城近郊与日军展开决战。日军由于孤军深入,中途遭到阻击、伏击,被迫停止进攻。
    两年以后的1941年,日军再度卷土重来,9月和12月两次攻打长沙。日军突破重重防线,一度攻进长沙城。中国军队与进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经过一场血拼后,最终将日军逐出长沙。
    三次长沙会战,打破了日军妄想以闪电战拿下长沙的企图;第三次会战,更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当时的电台和报纸,将捷报传遍了大江南北,然而长沙会战背后,是中国军队十余万人的损失,长沙人民不计其数的损伤。
岁月如流水。如今,岳麓山依旧峰峦叠翠,新墙河仍复碧波荡漾,日军践踏的车辙早已消失痕迹,只有苍松翠柏、石碑青冢,提醒人们不忘三湘儿女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艰难岁月。

    文夕大火
    雄踞于长沙古城墙垣上的天心阁,是长沙的标志性建筑。七十多年前,一场旷古空前的大火曾将这里作为信号点,将整座城市烧成瓦砾。关于这一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扑朔迷离。
    1938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的诞辰纪念日,可是对于古城长沙却是噩梦一般的日子。白天,关于“敌人即将抵达长沙”的谣言四散传播;深夜,寂静的长沙城被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转眼变成人间炼狱。
    大火发生时,市民从睡梦中惊醒,面对熊熊烈火却逃生无路。一些不能行走的伤病员被烈焰吞没;被大火逼得走投无路的老幼妇孺,或躲进水缸,被活活煮死,或躲入防空洞,被烤焦致死。
    这场大火烧了5天5夜,一座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古城,顷刻之间化为一片灰烬。由于12日在当时的电报代码中被称为“文日”,大火发生在夜间,历史上称其为长沙“文夕大火”。当时湖南省政府宣称死亡者为3000多人,但许多人认为人数远不止这些。
   这场蔓延全城的巨大火灾到底因何而发,究竟是什么人或什么组织敢实施这样一次震惊世界的纵火行动呢?
如今,文夕大火已经烟消云散,曾经的伤疤在林立的高楼中也早已难觅痕迹,但它留给长沙儿女的惨痛记忆仍然刻骨难忘。

编辑:李聪格

央广推荐

热播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