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乌衣巷》---刘禹锡

2018-03-07 16:11:00来源: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借诗凭吊东晋时期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的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乌衣巷》曾使诗人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首句以朱雀桥边四字,既交代了乌衣巷周围的地理环境,也暗示了它地处繁华的秦淮河,曾经有过人烟辐辏(cou)的兴盛时期,野草花摇曳轻盈,却立即使这个六朝金粉地增加了荒凉之感。二句则在乌衣巷口抹上斜晖残照,极富象征意味地暗示鼎盛时期已经逝去了。三四句则以细节特写,注目于巷中飞燕,想象它便是旧日王、谢等贵族堂前的一只燕子,今日却飞入居于此地的百姓之家。燕子做了历史的见证人,今昔对比,物是人非,有无沧海桑田之感慨尽寄于此。全诗语言平直朴素,却蕴藉含蓄,回味无穷。

ne-height:150%;;" >良辰美景,未必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层城邻汉苑”,层城指京城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城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已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素手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编辑: 李雅男

《乌衣巷》---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