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长书短读》7月22日至26日播出《春归库布其》

2019-07-22 13:48:00来源:娱乐广播

  一部呈现中国库布其沙漠

  治理模式的纪实之作,

  一片绿色的、有希望的沙漠,

  蕴藏着“中国智慧”的荒漠化治理

  面对沙漠,除了荒芜,

  还有机遇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古称库结沙、破讷沙、普纳沙,蒙古语的意思是弓上的弦,另一释义为茂密的森林。由于自然和人口地理变迁的原因,千百年间以沙海著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经过企业产业化运作、农牧民市场化参与及科技创新,库布其生态系统得以改善,迎来了绿洲的回归,从而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沙漠论坛的唯一举办地,堪称世界荒漠化趋势下全球治沙的中国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报告文学《春归库布其》讲述了主人公王文彪成功治理库布其沙漠的辉煌事迹。王文彪本是一个开盐场的普通企业家,却因地处库布齐沙漠边缘,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盐场出现连续亏损。他开始带人植树造林,但很多次的努力都失败了,很多人绝望了,但王文彪不服输,非要和“沙魔”比个高低,狭路相逢勇者胜,看看谁的骨头硬。

  经过了30年的努力,王文彪带领当地民众植树、修路、种草,不断研究如何利用风沙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改良了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现状。他变成了一位治沙英雄,让沙漠为人类造福,让沙漠经济变成现实,让村民富裕了起来!

 

王文彪

  贾平凹、胡平特别推荐

  这部长篇纪实文学,视野开阔,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涉猎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古往今来的多元信息,贴近现实生活和时代特征,并且以世界荒漠化治理实践为坐标,试图阐释这片沙漠是怎样变为绿洲的秘史,不失为一部言意兼得的绿色写作的新收获。

  ——著名作家贾平凹

  《春归库布其》尤其记录并深入揭示了最近30年里库布其发生的巨变,带来的讯息是激动人心的,也有力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该书选材精当,结构严整,叙述沉稳,长于描写,且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开篇具有气势,结尾意味深长,体现出成熟的文学性。

  ——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胡平

  作者简介

  和谷,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协顾问。《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有《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等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

  杨春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创作出版《闯关东纪事》《辽宁地域文化通览?盘锦卷》等十余部著作,其中《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连续获评第七届、第八届辽宁文学奖。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腹地,由汛期的黄河水汇聚而成的湿地在日光照射下显现出绚丽多彩的颜色,形成沙水共存的独特景观。

  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荒漠化是世界多样化的一部分,沙漠也是一种自然景观,并不是要消灭掉地球上所有的沙漠。危害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沙漠化,是需要反思和研究治理的。没有人的地方,沙漠就是一种世界上独特的美,无需治理,反而还需要保留。人类需要在历史的前进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世界的多样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化共同发展。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治沙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而像王文彪一样有担当的中国勇士却和“沙魔”一争高下,并取得了胜利。库布其沙漠就是在不服输的中国勇士面前得到了改良,春天的气息、绿色的诗意一点点回归到了曾经荒凉孤寂、了无生气的沙漠。

  《春归库布其》里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梦想不是追来的,而是守护来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库布其的治沙模式将很快应用在其他荒漠化地区,为中国造福,为全人类造福。

  在线阅读

  从库布其到内罗毕,不止是上万公里的空间距离,更是三十度春秋的治沙之旅。

  王文彪治沙,始自 1988 年,源起于盐海子。

  “海子”在鄂尔多斯的语境里,意指“水泡子”,杭锦旗的“盐海子”,也就成了“盐水泡子”的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锦旗政府在盐海子组建了国营盐场,晒盐产硝,成了杭锦旗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然而后来,盐海子就呈现了连续多年的亏损状况,各种方法想尽,颓势依然难逆。面对此情此景,杭锦旗委也推出了一个果敢的改革方案——将盐海子承包出去,计划在一批锐意革新的有志者当中,选拔出一位最优秀的人才,担当盐海子的新任厂长,扶大厦于将倾,带盐海子走出困境。很快,盐海子厂长的公开竞选拉开了大幕。

  众领导束衣整冠,翘首以待。

  令人失望的是,并没什么人有兴趣来迎接这个挑战。

  或许人人都已深知那盐海子不过就是个大坑,谁跳谁遭殃。

  门庭冷落中,时任杭锦旗办公室副主任秘书的王文彪,找旗长主动请缨来了。

  “说心里话,你为什么要去?”

  “就是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没准能干一番大事。”

  “难道在旗政府里就不能干大事了吗?你可是有前途的苗子。” “我想到生产一线做实业,也尝试一下经商的滋味。”

  “盐海子可是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是个老大难企业,积重难返, 你小子有本事能让它起死回生?还是不要一时冲动了,再回去好好想想。”

  “我已经想好了,就让我去试一试吧!”

  王文彪确实想好了。

  作为杭锦旗工业系统的一个大厂,盐海子一直是王文彪负责对接的单位,对其情况较为熟悉。在他看来,这厂子之所以一蹶不振,根源就在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他敏锐地觉察到经营管理的不善、企业目标的缺失等都会导致人心的涣散,效益自然无法产生。那么当体制变了,让生产和每个人的利益严密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就不愁盐海子蹚不出泥潭。何况国家眼下已创造出了这么好的大环境,多适合创业啊,只要认真肯干,没有焕发不出生机的道理。

  王文彪要下海的消息,首先在杭锦旗政府所在地的锡尼传扬开了。“锡尼”是蒙古语的音译,为“新镇”之意。活跃在中国历史上的匈奴即始兴于此,发展到秦汉之际,第一代匈奴单于冒顿,就在此建立起强大的草原帝国,囊括了黄河河套及阴山南北的广袤地区。1972年,考古学家曾在锡尼以东的阿鲁柴登发现了两座匈奴大贵族的茔墓,出土了一顶1.3千克的金冠,为匈奴单于参加盛大典礼时所戴,全国仅此一件。锡尼以西的霍洛柴登古城,也是汉代西部地区的重要城池之一,曾发现了大型建筑、铸钱、炼铁、铸造兵器、窑址等多处遗址,分布有古墓葬千座以上。

  在这块文脉厚重的土地上休养生息了若干年的锡尼人,绝大多数都没看好王文彪的改弦更张,一时间感叹惋惜得闹闹吵吵。核心就是那盐海子累计负债500万元,现已到了倒闭边缘,近些日子一些职工甚至都打算卷铺盖走人另谋生路去了,他王文彪竟想扔了铁饭碗去接那烫手山芋,到底是一介书生啊!嘴狠点的,还会再加一句:他脑子是不是坏掉啦?

  随后,消息散布到了王文彪的老家,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的杭锦淖尔。

  乡亲们大惊:“那娃儿啊,是不是犯了啥错误啊?”

  接着也是叹惋:“年轻人哪,犯了错误好好教育就成了呗,哪能把娃儿发配到盐海子去呀?”

  再然后,窃窃私语就开始了。

  王文彪的父亲王富贵,觉得自己的脊背从没这么不敢挺直过。母亲的心里也像揣进了一只蒙古兔,她盼着儿子回来,又怕他回来。

  可他还是回来了,当真回来了,还脱掉了西装革履。

  “娃儿啊,咱祖辈就出你这么一个国家干部,为啥又要瞎折腾?” “我想带头致富,也当个‘万元户’,好让您二老和奶奶享享福!”

  “咱家是从穷日子过来的,也过惯了,不求你大富大贵,你快给我回去好好上班!”

  面对父母的反对,王文彪有过犹豫,因为孝顺孝顺,顺是其一。然而对前程的憧憬,对未来的自信,还是使他紧紧握住了母亲的双手:“就让我历练历练去吧,我还年轻,大不了从头再来!”

  望着儿子期待又坚定的眼神,母亲叹了口气,摩挲着他的手掌,轻轻点了点头:“前头的路是黑的,你稳着点走哇。”

  挥泪辞别父母,在乡亲们复杂的神色中,王文彪奔向了大漠深处的盐海子。

  谁也不承想,王文彪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已经从这里开始了。

 

  长书短读7月22日至7月26日播出

  首播:6:00—6:30

  重播:13:00—13:3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娱乐广播

编辑: 李雅男

《长书短读》7月22日至26日播出《春归库布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