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们的节日》---不灭的火把

2018-12-05 15:45:00来源: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情感最浓烈的表达。不同的节日,不一样的故事。十集系列专题节目《我们的节日》,以“声音纪录片”的方式,展示各民族独特的节日风俗,汇萃音乐、舞蹈、文学、戏曲、曲艺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
    我们的节日:不灭的火把
    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知道彝族火把节是因为山鹰组合在1994年发行的一首《七月火把节》:“又是一个把你青春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梦想点燃的七月……”极富感染力的旋律和歌词让三个年轻的彝族小伙子火遍大江南北,在港台流行音乐风头正劲的时代占得一席之地。
 
(图一:“走出大凉山”磁带封面)
    当年的三个年轻小伙子已经成为受人尊敬的前辈,但这之后彝人制造、太阳部落,还有阿鲁阿卓、吉杰、吉克隽逸、莫西子诗等流行组合、歌手不断涌现,说明彝族是一个很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民族。
    这一次火把节采访的主题就来自一首歌曲——彝人制造的《妈妈》。那天我在办公室用电脑播放这首歌,当唱到“妈妈,永远慈祥美丽的妈妈,你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火把,黑夜里我不会迷失方向”时,节目总策划赵薇老师从自己办公室快步走出来说,这句好,我们就叫“不灭的火把”。
    近年来,人们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印象不仅应为她的美丽,也因为她的贫穷。大山是否真的可以阻隔梦想和希望?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让英雄的火把传承千年不灭?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前往大凉山寻找答案。
 
(图二:记者阿杰、张昊与翁姑木依(前排中)和他的学生们合影)
    翁姑木依,大凉山喜德县民族小学音乐老师,他发现很多彝族孩子已经不会说彝语更不会唱彝语歌曲,于是决定,在他的音乐课上教孩子们唱老祖宗传唱千年的歌曲。这是真正的原生态歌曲,不改编,不重口味,尽量用较少的民族乐器表现原生态民歌本来的简单纯粹之美。没有教材就自己写,一个人一支笔,历时十一年写出了《彝族经典歌曲60首》和《彝族经典歌曲精选集》(校园版),为什么要编两本书呢?因为校园版里没情歌:)但是,这两本书都没有出版,原因是没有钱。大家可以关注翁姑木依老师的一个微信公号叫“彝乐世界”,里面会不定期推送一些好听的彝语歌曲。
 
(图三:记者阿杰和彝族小学生在一起)
    彝俗人生,当地小有名气的一家民族服装店,他们的设计师很好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T恤和彝族手工刺绣的结合正应了那句话,“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为了宣传自己的服装,他们在没有受邀的情况下“潜入”2017年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会场,让模特们穿着彝俗人生的服装在会场里晃来晃去。由于产品创意精良,成功引起了大家注意,前来与会的官员主动要求合影……
    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些耳熟?没错,当年茅台酒在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上也是这么干的,不经意打碎了酒瓶,酒香四溢。不知道是不是成都之行的效果,总之彝俗人生的服装生意火了起来。
 
(图四:扶贫干部黄帅(左一)和记者走在山路上)
    纯手工彝绣的服装并不便宜,因为现在能做这种绣活的绣娘越来越少。彝俗人生走村访寨找到胜任的绣娘加以培训,总部出设计,订单下村里,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给山寨的女人们找到了过好日子的路,据说干的好的绣娘比他们县长挣得多。此外,他们还建立了绣娘档案信息库,里面除了注明其擅长的手法,还特别标注了绣娘的性格,比如“爱笑”,他们说,只有内心快乐的人,才能绣出最美的图案。
    文清,彝族流行音乐团体执玛乐团的主唱之一,“执玛”是吉祥的意思。几年前来到北京发展,这一次受邀参加火把节开幕式演出,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了。
    文清以前是个警察,我在他老家的衣柜里看到了他曾经的警服,他母亲非常能干,省吃俭用把他们几兄弟都送上了大学,这在当地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毕业后文清报考公务员做了一名警察。他是家里长子,得留在家里照顾渐渐老去的父母,而这一留就是10年。10年后弟弟们娶妻生子可以独当一面了,他决定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辞去当地人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文清毅然来到北京做了一个北漂,而且是从头做起。这次我们跟随文清去了他家,体弱多病的母亲在接受采访过程中,由于不便走动一直坐在沙发上。我牵着她的手问她担不担心在北京的儿子,她说本来是担心的,今天看到他有这么多的朋友,还有中央台的朋友就不担心了,朋友们能替她照看儿子。说是这么说,可我分明还是看到阿妈哭了。执玛乐团有一首歌叫《岩石上的花》,可能这就是凉山的孩子,即便开在岩石上,有梦想就一定要去绽放。 
    阿于木牛,凉山电视台主持人,他工作的地方,有些简陋,但并不妨碍他成为当地的知名人物。据说,知道他名字和熟悉他声音的人很多,但不一定和他本人对得上,因为他干的是配音工作。他给我们展示了存储着他配音作品的上百个文件夹,经典电影、热播电视剧……居然还有《猫和老鼠》!他可能是我见过的作品最多的影视配音员了。木牛又何尝不是凉山与外面世界的一座桥或者一扇窗呢。我相信你们也没听过许三多说彝语吧,我从监视器翻录了一段。
    黄帅,凉山昭觉县扶贫干部。北方小伙“嫁”到了绵阳,当爹不到一个月就接到组织安排到凉山扶贫,这一待就是好几年。孩子是他在手机视频里看着长大的,据说他还准备再待两年,到2020年凉山脱贫的那一天。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办法,开办村民积分超市,村民可以通过参加村里组织的学习和活动来累计积分,用积分在超市换购物品。这一下,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村干部的话有执行力了,在脱贫的道路上,全村拧成一股绳。像黄帅这样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四川在全省范围内抽调了5万名干部支援凉山,每个村分到4名驻村干部,目的只有一个,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人都不能少,一个地方都不能掉队。
    黄帅喜欢用他的镜头记录他生活和工作的大凉山,这张照片是一个彝族小姑娘得到了一件捐赠的裙子,黄帅还特别写了一段文字,我喜欢其中的一句“是公主,就有憧憬美好的权利”。
 
(图五:小公主的快乐)
    这一次的采访,要感谢的人很多,彝人制造主唱曲比哈日大哥和中央民族翻译局白热切兄弟参与了节目前期策划,之后又专程赶到西昌提供帮助。中央台四川记者站樊承志站长、凉山昭觉副县长罗强多方联络落实采访对象……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其中。
    火把在,彝族儿女的精神就在,只要每一个人都尽情的燃烧自己,就能照亮脚下的这片土地。
 
(图六:参加火把节的彝族姑娘)
撰稿:阿杰
审稿:赵薇
    专题节目《我们的节日》12月3号起在文艺之声FM106.6每天中午12点《文艺大家谈》节目播出。手机用户请下载【中国广播】客户端搜索【我们的节日】点击收听。
编辑: 李雅男

《我们的节日》---不灭的火把

大山是否真的可以阻隔梦想和希望?又是什么让英雄的火把传承千年不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