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理1月4日消息(央广记者李健飞、李腾飞 大理台罗云)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为了保护洱海母亲湖,云南大理这些年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洱海水质全年有7个月保持在Ⅱ类,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冬日里的洱海碧波荡漾,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的红嘴鸥自由翱翔,游客和市民们向这群精灵投食,一片和谐静好的景象。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也是大理的母亲湖。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人口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下,洱海曾两次大面积暴发蓝藻,逐渐向富营养湖泊演变,保护治理已刻不容缓。

  2016年11月,云南省开启抢救式保护工作,全面打响洱海治理攻坚战。这几年里,大理逐渐构建截污治污五大体系,划定生态红线,规范餐饮民宿、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开展环湖生态修复。

  通过不懈努力,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大理洱海保护治理指挥部技术组组长周云介绍:

  周云:“有7个月的Ⅱ类,剩下的六七八九十这5个月是Ⅲ类。但是我们今年的有几项指标控制的比较好,一个是总磷,比去年有所下降,而且比较稳定,总氮也比去年有所下降。然后从全湖的藻华的情况看,我们今年没有发生规模性的藻华。”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湖泊的保护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目前洱海的水质还不稳定,水质总体稳定向好的拐点尚未出现,洱海保护治理还处于最艰难的关键时期。大理提出,将持续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让母亲湖永葆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