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龙街镇位于永平县境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镇,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白族、回族、傈僳族、苗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7515人,占总人口数的72%。

  近年来,龙街镇按照永平县委、县政府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部署,实施“1234”工作法,以党建为统领,创建了“森林龙街、民族龙街”两大品牌,依托“生态、区位、民族”三大优势,抓实“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社会治理、生态环保”四项工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实现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党建引领 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放下扫帚捶了捶腰,42岁的罗帮琴看着整洁宽敞的家院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罗帮琴是龙街镇古富村的居民,由于丈夫在外务工,她和公公儿子一起在村子里靠核桃种植及牲畜养殖补贴家用。家里四口人中,罗帮琴和儿子是彝族,公公和丈夫是白族,一个家庭两个民族,就这样相亲相爱成为了一家人。

  “以前家庭条件很困难,住的都是茅草房石棉瓦房,刚和老公结婚的那段时间,搬家都搬了好几次。” 罗帮琴笑着说,多年来家庭关系和谐和睦,丈夫发挥白族精打细算的特点在外挣钱,她勤勤恳恳顾家守家。风雨走过,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如今他们也住上了宽敞的大院,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罗帮琴一家是古富村民族融合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古富村众多民族同居同住相亲相爱,民族团结犹然已成为村子的一条生命线,延绵不断生生不息。

  以古富村为代表,龙街镇党委不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提出了以党建为统领,创建“森林龙街、民族龙街”两大品牌,发挥“生态、区位、民族”三大优势,抓实小城镇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五项工作的治镇思路。

 

 

(龙街镇古富村村容村貌)

  在生活工作中,龙街镇开展“党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优先把民族团结示范项目和沪滇协作项目向边远民族村寨集中,先后实施了羊街米路、普渡十字口沪滇合作项目和羊街箐口、安吉阴阳山、古富迤古等为重点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同时该镇以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示范县为契机,争创古富和安吉两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力争实现县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覆盖。近年来,古富村党总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州“党建+民族团结”双推进先进基层党组织,古富村迤古自然村被评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龙街村龙街五组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文化传承 打造民族团结家园

  “只要民族团结工作做好了,就什么工作都好做了。” 这是永平县龙街镇妇联专职副主席赵克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三十多年一直在山区从事群团工作的她,见证了龙街镇多年来民族团结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变迁。

  2000年,赵克敏与文化站的同事深入偏远的龙街镇安吉苗族村寨,在挖掘、整理出了原生态的苗族舞蹈《嘎蒙咔兜》的同时组建了自己的文艺队,带领这支跳着《嘎蒙咔兜》的队伍走出龙街镇、走出永平县成为了赵克敏的心愿。通过多年不断参赛锻炼和众多专家的技术指导,文艺队于2013年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得了舞蹈类大赛的“群星奖”。赵克敏心愿得偿,这支文艺队成为了永平县乃至大理州的一个民族文化亮点。

  2016年至2019年,赵克敏又先后组织培训,带领了许许多多少数民族同胞走出大山,将民族文化不断地展示发扬。30多年的工作历程中,她领会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含义。

  赵克敏是龙街镇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的代表,在他们的努力下,龙街镇境内彝、苗、傈僳等民族村寨至今仍有节庆打歌、对歌,举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的习俗。安吉村被命名为“大理州苗族歌舞之乡”,以当地苗族风情编创的原生态歌舞《嘎蒙卡兜》,被列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龙街镇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抓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致力于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同时该镇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坚持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理念推动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交流交融。(刘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