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临沧云县手撕鸡促进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2018-06-18 00:21:00来源:

  央广网昆明6月17日消息(记者陈鸿燕 )南博会期间,2号农业馆临沧展区,来自滇西大山深处、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美味手撕鸡,浓郁醇香、油而不腻,受到国内外游客热捧。促进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客来炊烟起,手撕鸡飘香,呷一口沧江美酒,思绪在醉人的肉香中畅想......”随着歌声响起的,是销售人员热情的推介:“请大家尽情品尝。”一盘盘新鲜出锅的手撕鸡端上桌,冒着热气的乌鸡肉色泽光亮,只看一眼,便被深深吸引。拿起一块,细细品味,肉质紧致,肉香浓郁,吃完后擦擦嘴角的油渍,唇齿间仍弥漫着淡淡的中草药香,令人回味。食客们便纷纷动手品尝。没过一会,刚端上桌的云县柴氏手撕鸡便被分食尽。

  手撕鸡是云南临沧市云县传统美味,只需一口,便能俘获你的味蕾。这只来自滇西大山深处的手撕鸡究竟有何魔力?

  临沧云县柴氏手撕鸡已有六百年文化传承,是临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柴氏手撕鸡第26代传承人柴荣春向记者介绍,手撕鸡之所以如此美味,首先在料材选用上便十分考究,只用云县山地黑肉鸡。“黑肉鸡采用原生态的饲养方式,不喂任何饲料,往往需要饲养8个月以上,才能达到食用标准。”

  等黑肉鸡长到3-5斤,宰杀干净,放入大锅中,配上八角、草果、胡椒等多味香料,一齐煮制,如此美味制作过程竟如此简单?其实,手撕鸡的奥妙,不在于烹制方法,而是制作过程中,放入一种柴家世代相传的秘制调料,这才是是手撕鸡的“美味密码”。柴荣春介绍,这味秘制调料取材于云县山间独有的野生植物。当记者追问到,究竟是何种植物,柴荣春只是笑着说“不便透露”,或许这份疑问也只能留在心中了。

  因工艺独特,吃法独特,香味独特,手撕鸡成为了云县传统佳肴“云州八大碗”中的佼佼者。有趣的是,这道在临沧家喻户晓的美味佳肴,最早并不是供大家食用的,而是用来祭祀神灵祖先的。柴荣春介绍“听老人说,家乡安乐村最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不知从何时开始,过路的马帮歇脚吃饭时,便将这道美味带上餐桌。至此,手撕鸡成为当地的农家美味。”

  在600年的发展中,关于手撕鸡的传说不断,包括李葵将军提名说、建文皇帝赐名说,就连“旅游鼻祖”徐霞客都与手撕鸡有过一段“佳话”。柴氏手撕鸡究竟起于何时,无确切史料记载,只凭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实属不易。而这些神秘的文化传说,为这道临沧名菜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人津津乐道。

  2005年,为了求生计,柴荣春与家中兄弟在云县国道边开了第一家餐馆,主营手撕鸡,“酒好不怕巷子深,顾客吃了说好,才是真”,因其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味,餐馆生意越来越好,手撕鸡销量大增,柴荣华不仅开起了分店,还带着当地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此后,柴荣春与当地的数十户农户合作,由农户养殖黑肉鸡,柴荣春进行“订单式”收购,原本以种地为生的农户,现在通过养殖黑肉鸡,年收入可达2—3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目前,我们还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希望借助网络及物流,让手撕鸡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让全国都能品味临沧味道。”柴荣春表示。

  手撕鸡味道好受人喜欢,柴荣昆就发动村民们一起养鸡。“村子里年轻人打工去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养鸡简单,大家都能做。”柴荣昆回忆,以前村里人大多种地为生,现在大家养鸡,收入有了明显改善,一部分村名还因为养鸡脱贫了,现在村里有200多户在养鸡,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养鸡后,每年每户年收入增加到了3万元左右。柴荣昆说:“这只是养鸡的收入,如果他在种地或者做其他的,就更好了。”  除了能在临沧云县当地吃到手撕鸡,柴氏手撕鸡还通过电商走出了云南。网上下单,我们销售到了广州、上海、北京,一个月能卖400只左右,一年的销售额可以有3000万左右。”

  近年来,临沧市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推介“云县手撕鸡”,以“云县手撕鸡”为突破口,把小鸡做成大产业,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结合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绿色食品牌”,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推进标准制定、品牌构建、市场拓展,全力打造“云县手撕鸡”公共品牌,带动云县山地黑肉鸡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实现山地黑肉鸡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促进产业富民、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 陈鸿燕

临沧云县手撕鸡促进当地农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