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牵起风筝听滇剧! “三月三”十大非遗技艺西山论剑

2018-04-18 21: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4月18日消息(记者李健飞)“三月三,耍西山”!作为在昆明市民中具有极高人气的本土特色民俗文化品牌,2018年第31届西山音乐节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今年农历三月初三如约而至。滇剧、糖画、剪纸、皮雕、竹编、汉族刺绣、制墨、面塑、葫芦雕刻、风筝……背靠西山,面朝滇池,湖光、山色拥抱春意,十大国家、省、市级非遗技艺登临山巅,加上“滇味十足”的时令小吃,吸引了12万市民前来参观游览,创下历年新高。此时此景,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不由让人穿越出一首百姓版的《兰亭序》来。

三月三,耍西山

滇式风筝

  “奶奶,我想要小兔子”。透过造型逼真,晶莹剔透的糖老鼠、糖牛和糖马,记者看到一位三岁左右的小姑娘正从糖画师傅手中接过一只胖乎乎、圆鼓鼓的糖兔子。因为担心刚刚做好的造型有热的糖汁儿滴下来,小姑娘急忙用舌头使劲一舔,惹得一旁老人们哈哈大笑。就这样,老人笑、孙子乐,一幅甜滋滋的温情图就这样因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而入画了。

糖画

  传统技艺是记忆,更是纽带。在一棵大树下,以“岳母刺字”“杯弓蛇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成语故事为主题的滇式风筝跃跃欲飞,若不是被线索固定,恐怕早已一飞冲天了。“滇派风筝是南派风筝的代表,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不像北派宫廷风筝那样一遇强风难以升空和停留,而是运用了受风卸风的空气动力学原理,非常适合云南高原复杂多变的地理天气环境。”75岁的昆明市“滇式风筝传习所”代表性传承人朱家祥看众人驻足欣赏他的作品,就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说起滇式风筝的“前世今生”。

“滇式风筝传习所”代表性传承人朱家祥

  “一个风筝就是一个典故和传说,孩子们在玩儿的时候还能学传统文化。”在朱家祥看来,如今的滇式风筝已是传统和创新的融合体。“传统造型、结构、图案,这些根本是不能变的。但是材质、工艺流程可以创新,骨架用上了碳纤维,既方便携带又好保存”。他说,过去人们总抱怨网络、电玩勾走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事件,其实还要怨我们没有让传统的、好玩的东西跟上时代节奏,没能很好的发扬光大。现在他正把风筝技艺融入现代人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中。他得意地说:“过去多是老人玩儿,现在孩子们也喜欢玩了。好多‘八零后’的父亲母亲都跟我学做风筝呢!”

滇剧

  而在朱家祥的展演台一侧,几位滇剧艺术家则开始了一段精彩的名曲《秦香莲》,众多票友围成一团。除此之外,活灵活现的剪纸,栩栩如生的面塑,惟妙惟肖的葫芦雕刻,璀璨惊艳的刺绣,厚重古朴的皮雕,大气质朴的制墨,玲珑纤巧的竹编等非遗技艺传承人更是不甘示弱,各个实战绝活,他们的展演台也是被众多市民围得里外三层,被大家啧啧称奇。

面塑

葫芦雕刻

  据介绍,因为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又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助阵’,“三月三,耍西山”早已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春天里昆明市民乃至外地游客向往的登高赏春活动。主办方介绍,通过品牌打造和公益展演,本次活动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和社会知名度、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编辑: 李健飞

牵起风筝听滇剧! “三月三”十大非遗技艺西山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