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12月10日消息:“万物生长 万物和谐——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采访团近日走进云南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在化石中寻找到这一人类终极哲学命题的答案,探索生命多样性的起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澄江化石地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区域”,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介绍道,澄江化石地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据介绍,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被侯先光教授发现以来,已发现了20个门类、280余种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且80%属于新种,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

 

199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地质遗址名录》,1997年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地质公园。2012年7月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讲述地球生命演化故事

“为什么说澄江化石地是生命的起源地?因为澄江化石是现生动物的演化树之根,之后这棵树才开枝散叶,最后演化出了生物多样性”,陈泰敏特意展示了“昆明鱼”化石。在澄江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收藏了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各个地质时期6万余件珍稀藏品,其中澄江生物化石5万件,其它地质时期化石及现生动物标本1万余件。

 

主馆展厅分为三层,展出展品4738件:一层展示生命大爆发,讲述澄江化石及其在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层展示生命大演化,讲述地球生命长河中曾经存在过的璀璨生命遗迹,并讲述澄江沧海桑田的地质历史变迁;三层展示生物多样性,展示了“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来自非洲、美洲的标本,以及草原、雨林、极地、湿地等动物生活场景,体现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博物馆采用VR、AR、OLED 柔性屏幕等现代光电技术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配合200余个多媒体视频,展示了寒武纪时期的古生物化石的生动场景,为参观者提供了有趣的视觉体验,增加了观众的体验感,生动诠释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2014年2月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开工建设,今年8月10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仅3个月累计接待参观游客30万余人次,实现澄江化石地科学价值、教育功能、社会效益的相互融合。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陈泰敏说:“像金丝猴,大家不能只是觉得好看,知道了它是什么就行,还要关注它的起点、演化的过程。”“大家关注生物多样性,只关心活的东西,觉得眼睛看得见的,听得到的就是现状,但生物多样性它并不是孤立的在这里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次,生物多样性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不是一个区域的事情,我们想告诉大家的,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只有全球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种理念下,才能管好这个东西。” 

陈泰敏介绍,未来将通过举办“生命隧道——化石博物馆之行”等活动,让更多的游客带着孩子来到澄江探寻生命爆发与演化的奥秘,最终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普研学基地。此外,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次COP15大会,对生物多样性有更多的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