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4月14日消息 一座5层建筑,1楼突发火灾,3楼住户安然无恙,4楼住户却受伤入院,为何?4月12日,湖南省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监督员前往事发地点一探究竟。

1楼门面有一些板材被烧毁(央广网发 刘琦摄)

现场:门面突发火灾,楼上住户被困

起火点位于长沙某商贸城22栋103门面。“这里属于比较典型的‘三合一’场所,1楼是家具店,2楼为家具仓库,3楼、4楼、5楼被租出去住人。”消防监督员介绍,从1楼至5楼只有一个楼梯间。事发时,浓烟从1楼顺着楼梯间蔓延至5楼,带来滚滚热浪。

记者从参与灭火救援的麓谷消防救援站了解到,4月9日21时19分,该站接到长沙消防119指挥中心调度,称该商贸城发生火灾,有人员被困,情况危急。麓谷消防救援站立即出动3台消防车、16名消防救援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后梅溪湖消防救援站也到场增援。

事发当晚,消防救援人员从火场救出被困人员(央广网发 陈紫阳摄)

“起火建筑为5层砖混结构,起火部位位于1楼103门面内,主要燃烧物为板材,且有人员因烟火封堵楼梯被困楼上。”当日21时28分,消防指挥员命令成立灭火组、内攻搜救组、供水组、警戒组对火灾现场进行处置。5分钟后,门面内明火被扑灭,随后3楼两名被困人员和4楼两名被困人员先后被救出。其中,住在4楼的两人受伤,被送往医院救治。

目前,火灾现场已被消防部门封闭开展调查,起火原因尚在进一步调查中。在现场可以看到,一楼楼梯旁,一个席梦思床垫被烧得仅剩金属框架和弹簧,还有部分板材被烧毁,楼梯间墙壁被熏黑。4楼住户家中,空调和一根塑料管道已变形,墙壁也被熏黑,表明事发时房内温度较高,且有不少浓烟。“两人当时都吸入了浓烟,现在说话还有些困难,还在医院进行救治。”参与火灾调查的消防监督员介绍。

起火建筑的楼梯间内温度较高,电闸在火灾中被损毁(央广网发 刘琦摄)

回忆:发生火灾时,科学自救很重要

住在3楼的桂先生向记者回忆了当晚的惊险一刻。“当天晚上我去洗澡时,在浴室内闻到了烟味,一开门看到烟雾往楼上冲,见火势不大,准备接水灭火。过了十多秒,我就看到有火花冲到3楼了。”见火势已不可控,桂先生和女友明白,如果此时选择贸然逃生,太过危险。他迅速将防盗门和房间门关紧,将毛巾打湿来堵住门的缝隙,阻止浓烟进入;两人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拨打119报警,到窗边等待救援。等待救援过程中,桂先生还向楼下大声呼救。

“湿毛巾捂住口鼻、堵门是常识,当时我也很慌,但是该做的不能少,必须先保证安全。”桂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读书时,曾学习过消防安全知识,也参加过消防逃生演练,没想到关键时刻这些知识能救命。

4楼住户家中的空调已变形,墙壁也被熏黑(央广网发 刘琦摄)

而住在4楼的两人却存在多项“致命”失误——防盗门上方窗户上的铁丝网会漏烟,查看火势后未及时关防盗门,里面的房门也未关,导致大量浓烟涌入;男子没有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而是佩戴了一次性医用口罩,既无法降温也无法阻挡有毒烟气吸入。男子被浓烟呛晕后,其女友将其拖到房间内床上,在窗边等待救援,但是依然未及时关好门,浓烟、热浪不断袭来,对两人造成伤害。

这是伤者曾戴过的口罩,无法起到防烟和降温的作用(央广网发 刘琦摄)

“火场中,大多数伤亡事件的元凶往往不是火,而是烟。”消防监督员提醒,一旦遇到火灾,市民不可自乱阵脚,要保持镇定,做好防烟、降温、排烟等自救措施,防止有毒气体吸入,保护好呼吸道,“湿毛巾捂住口鼻”是基础性的火灾自救常识。

这些逃生自救攻略,请掌握

常言道,水火无情。当火灾发生时,该选择逃生至安全地带,还是做好安全防护等待救援?长沙消防提醒: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如果火灾发生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市民可以循着指示灯或者疏散标识逃生。此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电梯是浓烟的“快速通道”,而且电梯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停运,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火灾在小火阶段时,市民千万不要惊惶失措,可以用灭火器或者消火栓第一时间扑灭,此时还应呼喊周围的人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则应立即逃生。

部分火灾发生在农民自建房等楼层不高的建筑物内,往往没有电梯,且只有一个楼梯间,此类情况下大火和浓烟很容易封闭唯一的逃生通道,此时再贸然逃生往往会带来更多危险。这种情况下,市民可果断关闭房间内所有门窗,形成“防火分隔”,防止空气对流和浓烟进入,延迟火势蔓延的速度;还可以用一些布条、湿毛巾堵住门窗的缝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水浇在门窗上降低温度,等待救援。此外,市民要开展自救,报警后要保持通信畅通,确保消防救援人员能及时找到自己所在位置,以便展开救援。

为防范火灾事故发生,日常生活中,市民应做好“三清三关”(清厨房、清阳台、清楼道,关电源、关火源、关燃气)等防火工作,租房时不要选择“三合一”场所,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在火灾发生时确保自身安全。(央广网南方应急融媒报道中心 黄雄 通讯员 刘琦)

编辑:唐丽丽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