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记者王霞)7月17日,迄今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式开馆,并于18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坐落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涵盖“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及“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以及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星闻会客厅、望舒天文台、羲和太阳塔与星空探索营,全景展现宇宙浩瀚图景。

  如何将无形的知识转化为可听、可看、可触的生动体验?上海天文馆引入体感互动、数据可视化、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生物识别等技术,精心设计环境氛围、灯光音效和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宇宙空间。上海天文馆的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上海天文馆的“科教型自适应光学太阳望远镜”和“双焦点可切换式一米望远镜”,则可支持科研和科普工作。

  当日,一份珍贵的月球土壤样品入驻上海天文馆“征程”展区。这份月壤由嫦娥五号带回、国家航天局提供。如今,它被封装在水晶球中,观众可近距离观看。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天文馆工程建设总指挥忻歌认为:“上海天文馆是恰逢其时,在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时代里建成。教育、传播、研究、收藏,每一步都很重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上海天文馆的社会功能,对科普和科创的功能,能够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