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记者曹雪)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地陆续公布的各省份“十四五”规划中,已有10个省份提到了“强省会”战略。在此之前,有多个省份明确提出了加快省会城市发展的措施。“强省会”,为何成为各地“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性安排?

从城市化发展趋势看,提高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已成为各地培育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重要抓手,省会城市作为区域内行政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金融资源等发展要素的集中承载地,在成为省域发展引擎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从省会城市的发展现状看,目前确实有一些省会城市在省内“存在感”不强,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等核心指标方面没有占据“排头兵”的地位。同时,部分省会城市在城市功能、品质以及美誉度等层面,也没有体现出区域中心优势。

“强省会”的潜台词是省会城市经济强大。那么,放眼全国,哪些城市称得上是强省会呢?

据了解,业内喜欢用经济首位度来衡量强省会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省会城市的GDP在全省GDP的占比。一般来说,30%是基准线,超过30%被认为是强省会的标志。

数据显示,去年,27个省会城市的整体平均值达到28%,与30%的基准线距离很小,可以说,强省会是各地区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

其中,长春和银川最高,在50%以上,也就是说,经济总量占全省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西宁、西安、哈尔滨、成都、武汉、拉萨、海口和兰州,首位度也都超过30%,在所在省内处于“一城独大”的状态。

当然了,与这些“强省会”相对应的是,一些典型的“弱省会”。

按照首位度来排序,程度最低的10个省会分别是,济南、南京、呼和浩特、石家庄、南宁、郑州、南昌、广州、福州和太原。其中,福州、广州、郑州、南京、济南,是5个万亿GDP的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份,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对于省域经济布局而言,“一城独大”并不等于全局的高质量发展,“多点开花”才是体现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强省会”战略不能单纯地以排名论英雄,而是要看真正的城市竞争力;不仅需要提升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在省内的占比,更要靠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来实现“强省会”。

新一轮的“强省会”竞争已经打响,做大中心城市,还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