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首页右侧推荐一
坚持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
中广网    08-10-30 07:4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中,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不是彼此孤立、相互割裂,而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既是认识论意义上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一套价值观念,包括目的、态度和方法选择。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包含着真理因素。同时,它突出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进一步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结果怎样”等问题,集中体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科学发展观作为系统化的思想理论,有着明确的核心理念,即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这表明,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观,它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而不是物或别的什么经济指标。科学发展观视以人为本为其核心,进一步界定了发展主体,明晰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厘清了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动力,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新境界

  世界观是价值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坚持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由此产生了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物质创造、精神创造和制度创造,都是有价值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都是有价值的。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把唯物史观定义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践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把人民比作“上帝”,当成自己最好的 “先生”;邓小平把人民比作 “母亲”,称自己为“中国人民的儿子”;江泽民提出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指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是由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三个价值维度构成的价值规范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集中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点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其在价值追求上真正体现了社会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此,以人为本中的“人”在本质意义上只能是人民群众。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出发点,也是立足点,更是归宿点。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同时,以人为本蕴涵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条主线,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并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价值诉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体现在党的执政理念上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明确而完整地规定了党的根本立场、价值导向和价值标准,即自觉地站在历史的主体——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工作以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只有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中,才能实现我们党执政的价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实践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即追求真理的过程;二是人类按照自己的利益、需要、目的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即实现价值的过程。与之相关,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类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体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的进程,即合规律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是社会主体满足自身的需要、利益,实现其价值选择的过程,即合乎社会主体目的的进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融社会发展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于一体,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实践过程。也正是从发展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相结合的角度,科学发展观凝炼了发展的科学,凸现了发展的价值,完善了发展的思想。如果割裂了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辩证关系,则会陷入认识与实践的误区。片面强调前者而否定后者,会导致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使现代化建设成为无主体的自组织过程;片面强调后者而否定前者,则会导致唯意志论,使人的发展缺失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学习上一定要把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把握,在实践中一定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来源:《辽宁日报》    责编:赵净      
相关新闻
听新闻
[报摘]多措施并举 撑起北京奥运平安伞 
[报摘]江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纪实 
[报摘]人文北京迎奥运 
[报摘]中国资本市场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报摘]特别报道:北京欢迎你 
[报摘]各国运动员整装待发 
更多>>
中广评论
·质疑:“沙湖”的“一元门票”
·看不见政绩的“厕所”
·房市萎靡不应只归罪于经济形式恶化
·“小人”的生存空间
·恢复五一黄金周乃民心所向
·捧“杀”与棒“杀”下的“小沈阳”
更多>>
热点话题
·甲型流感 广播联盟大会
·共和国从这走来 武隆救援
·宜兴陶瓷展 海西 湖北行
·重庆山体垮塌 向国旗敬礼
·上海车展 雪域高原格桑花
·博鳌论坛 马连道茶文化节
·缅怀 2009年清明节
·聚焦新医改 2009清明
更多>>
特别推荐
· 格桑日记之四十九:克松村 红色旅游的典范
· 格桑日记(五十二)蔬菜大棚培育藏家新生活
· 格桑日记(五十一):采撷格桑花(十五)
· 格桑日记之五十:采撷格桑花(十四)
· 格桑日记之四十八:采撷格桑花(十三)
· 黄河生态调查第四篇:黄河的健康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黄河生态调查第三篇:科学发展模式催使“困龙”变“飞龙”
· 黄河生态调查第二篇:黄河生态的可逆之喜与可怕之忧
· 黄河生态调查第一篇:治河新策为大难黄河带来福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