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沟乡村文化创意节一天游客超万人,黄龙镇舒家村油桃丰收,爱心企业组织采摘两天售出10万公斤,柏林镇白马山农产品网络带货访客量达百万人……近年来,十堰市张湾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打造农旅融合平台、发展农特产业、嫁接互联网等方式,引导农民增收围绕市民消费转,倡导市民消费多向乡村看,趟出了一条产销对接,城乡融合的战贫新模式,2019年,张湾区在十堰率先整区脱贫摘帽。

  一次节庆引发的思考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本。张湾以工业为主,农业规模小,产品少,农村发展瓶颈天然有之。如何让乡村共享工业文明成果?一次节庆活动引发了张湾主政者对消费扶贫的思考。

  “补齐交通短板的同时,要看到农村消费潜力,通过搭建城乡对接平台,开发乡村产品,探索消费扶贫模式,实现市民消费,农民增收,农村繁荣。”2015年3月,张湾区举办首届黄龙郁金香文化旅游节,参加开幕式的民众8万之多,返城路汽车被堵了几公里。十堰市张湾区委书记刘宇飞说,十堰城区有近百万市民,周末假日消费乡村是个大市场,张湾区必须有所作为。

  “利用独特的区位、资源、人文优势,深度开展消费促扶贫工作。”张湾区消费扶贫思路在党员干部中引起共鸣。“消费扶贫拓展贫困户收入来源,激发农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消费扶贫可以倒逼农村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兴旺。”“消费扶贫是一种稳定的可持续持久的扶贫方式。”

  思想统一,行动才能一致。张湾区综合考量消费扶贫价值,推出了一揽子计划:

  全域规划旅游消费。十堰市张湾区坚持把农村作为景区规划,把民居作为景观设计,把农业作为旅游业发展为主线,以316国道黄龙沿线为主轴,以南环公路大西沟沿线和方滩堵河沿岸为两翼,规划布局开发花果、黄龙、西沟、方滩四大片区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乡村节庆品牌。十堰市张湾区推出黄龙郁金香节、汉江樱桃节、白马山文化体验游、堵河自行车骑行活动等十大活动,以吸引人气,繁荣乡村为主线,唱响“幸福十堰从张湾出发”旅游文化主旋律。

  优化乡村消费环境。十堰市张湾区围绕打造让市民向往的乡村为目标,以建设30分钟生活圈为主题,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乡村道路、环保系统,提档改造水电、通讯,开发包装景区景点、民俗文化,建设宜居村庄,美丽乡村,规划“一村一品”消费产品,做足服务消费文章。

  一亩果园带来的连锁反应

  “个大皮薄肉多味甜品相好,一亩猕猴桃赚了2万元!”2015年9月,张湾区西沟乡沙洲村民曹仁清引进的三亩猕猴桃新品种黄金果喜获丰收,一个采摘季收入7万多元。

  猕猴桃成了“黄金果”,让村民看到增收希望。沙洲村党支部书记陈默介绍,该村不到五年间,集中连片发展翠香、红杨等新品种猕猴桃基地200亩,今年全部进入丰产期,预计产值超过600万元。

  在张湾,以田园采摘、休闲体验、生态消费为主的消费扶贫产业链条,正加速农村供给侧改革。

  西沟乡是张湾区培育的“小水果之乡”,全乡9个村发展猕猴桃、血桃、蓝莓、葡萄、冬柿等错季小水果1800亩,每到丰收季,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摘,游玩景区,品尝土灶饭,顺路买点土特产,这头游客尽兴消费,那边村民勤劳赚钱。这种变化得益于张湾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吸引个性消费的战略布局。西沟乡正是将果园经济与开发长河湾景区结合,将徒步观光、土猪领养、乡村节庆活动与线下土鸡蛋、蜂蜜、黄酒等土特产销售融合,产生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应。

  张湾区以差异化、生态化、特色化、大众化为引领,做大山水融合、文旅融合文章,以打造品质景区、精品采摘基地为重点,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激活农村巨大的消费潜能。

  “建特色产业,兴消费扶贫,把乡村建成城市后花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均衡发展。”张湾区长周玲介绍,在绿色生态理念引领下,该区全力做好产品、服务文章。在黄龙镇斤坪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原先发展赏花经济,2018年推出研学、农事体验、户外活动等服务,瞄准城区中小学生、职业白领等群体,当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

  消费扶贫,做的是品牌,靠的是人气,赢在长远。善抓机遇的张湾人巧借乡村游庞大消费市场和网络时代眼球经济效应,坚守生态、绿色、环保金字招牌,坚持城乡一体、农旅融合,优化环境、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打通市民需求与农民供给通道。

  如今,张湾区生态采摘、水体休闲、观光度假、田园体验为主题的消费引擎释放巨大市场潜力,提高了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并在全市率先实现整区脱帽。

  一次网销背后的变革

  “网售帮了大忙,今年已销售香油2万余斤,收入30多万元。”日前,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鲍花村民陈德玉异常兴奋,2018年,他通过收购农户的芝麻、花生、菜籽等原料,加工食用油,单靠线下销售一年收入不到万元,今年初,他注册“扶贫832平台”,通过网售收入呈几何倍增长。看到消费扶贫产业魅力,陈德玉流转340亩土地,计划发展香菇、桃子、草莓、蔬菜等产业规模,做大农业增收文章。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村。如何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张湾区坚持提品质,培品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特色小水果基地5000亩,有机茶园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7000亩,汉江樱桃、西沟猕猴桃、朱庄蓝莓、白马山道茶等特色农产品渐成规模。同时,该区先期在12个中心村建设电商服务网店,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借助电商推介农特产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确保产销畅通。

  柏林镇秦家坪村平均海拔600多米,有500亩高山茶园,过去因管护不到位茶叶品质没保障,一斤几十元都不好卖。张湾消费扶贫政策吸引了在外创业村民余盛林的眼球。他以健康消费为主题,成立合作社做精做细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品牌包装文章,研发出6个系列产品,在3个电商平台上线销售,2020年,126户茶农户均增收一万元。

  “节庆促销、商超直销、农户自销、企业购销、网络营销成为张湾农特产品核心销售渠道。”十堰市张湾区委副书记杨丹华介绍,张湾区推行的“互联网+”消费扶贫行动从源头上解决了市场单一问题。目前,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832平台”、十堰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电商平台等渠道,该区有12家农业龙头企业审核进驻后,借助庞大的市场开辟全国销售渠道,羊贵妃农特产品开设网上店铺、直播带货等新销手段,月均销售额飙升到30万元,白马山村开展直播带货,茶叶再无存货。

  思路一变天地宽,五年探索结硕果。十堰市张湾区坚持把市场格局、网销意识的培养作为推动消费扶贫的重要环节,从政策、项目、资金、平台等方面发力,通过线上和线下多元渠道购买农特产品和服务,将爱心行为、慈善行为与经济行为、消费行为结合,让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或从线下购买农副产品,或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形式,建立长效、共赢的消费扶贫生态链条。(张湾区融媒体中心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