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赵秀娟 摄 央广网发

央广网阿拉尔9月29日消息(记者赵秀娟)“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王震将军的这首诗充分诠释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五九旅的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三五九旅这支英雄的部队西出阳关,进军新疆。当年,三五九旅的军人像胡杨树的种子,伴着《南泥湾》的歌声,把自己撒向大漠戈壁、雪域高原、草原大山,扎根在新疆的每一寸土地。

展现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的雕塑。赵秀娟 摄 央广网发

“协调发展向西望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媒体采访团9月28日参观了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纪念馆以“十个一”生动展现了三五九旅部队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三五九旅革命前辈在西北边陲戈壁荒滩上,屯垦戍边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示了第一师阿拉尔市现代农业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传承和弘扬了胡杨精神、兵团精神、三五九旅精神。

三五九旅第一批戈壁母亲。赵秀娟 摄 央广网发

“一条时空隧道、一道主席命令、一套元帅服、一群电波猎人、一片珍贵菜叶、一座三尺高楼、一群戈壁母亲、一批热血青年、一卷白色地膜、一座希望之城”,通过“十个一”展示了三五九旅历史上涌现出的众多将帅,浴血奋战、历经生死的光辉历史印记,展示了老一辈兵团人的奋斗史,展示了一代特殊群体在兵团共同建设的历史风采,展示了兵团的胡杨精神。

三五九旅兵团老一辈用过的衣服。赵秀娟 摄 央广网发

地窝子传承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赵秀娟 摄 央广网发

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还原老一辈军垦人居住的地窝子内景。赵秀娟 摄 央广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