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福建泉州对口援疆茶乡万里送茶香

2018-01-05 13: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1月5日消息(记者张雷 通讯员马月) 自1999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已先后派出7批184名援疆干部人才来到新疆昌吉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今年是泉州市对口援助昌吉市20年。20年间,在产业援疆、人才援疆、医疗教育援疆各项工作开展的同时,泉州茶文化也在淡化着西北酒文化氛围。

  大漠天山,豪气万千。神奇独特的地形地貌、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新疆人热情、好客的性格,也培育了善饮的特质。“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觥筹交错间,这些耳熟能详的劝酒词将新疆人这种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地处天山北坡的昌吉市流行起一句:“走,请您喝茶去……”茶悄然取代了酒,成为这座“丝路明珠”的时尚饮品。据昌吉市工商局注册登记科科长张诚介绍,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茶商已达1143家,近五年年均以3倍速的幅度递增。在这座城60万人口的城市,相当于每520人就有1户茶商。

  从一壶酒到一杯茶,记者置身昌吉,几乎错把庭州当泉州。实际上,“忽如一夜春风来,各类茶商遍地开”的背后,确有泉州人的推手。近20年来,福建泉州市对口支援昌吉。在助力受援地发展的同时,茶乡也带来了一股清新的茶香。

  陈永助曾在老家福建安溪经营30亩茶园,收入不菲。前些年,这名敏锐的茶农发现,到家乡订货的新疆客商越来越多,这让他萌生了“西北飞”的想法,并专门到昌吉考察。在昌吉市,他发现饮茶潮流正在兴起,蕴藏着巨大商机,更加坚定了信心。2012年,陈永助将家乡的30亩茶园承包出去,只身来到昌吉市,开设了“燕子茗茶”商行。

  五年来,陈永助从自己最熟悉的铁观音做起,如今经营范围增加到红茶、绿茶、白茶等六大系列20余个品种;年营业额也从十余万元,增长至现在的七、八十万元。他还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宣传种茶、采茶、炒茶和售茶的知识,推广普及茶文化。

  “燕子茗茶”的发展是昌吉茶商的缩影。如今在昌吉,许多茶商已从单一的茶叶销售向茶馆服务、茶道培训拓展。龙山茶行负责人韩雪告诉笔者,原来本地人是以“喝”为主,对茶叶的品质并不是很讲究,茉莉花、茯茶销量最大;现在则重“品”,消费者越发注重茶叶产地和品牌。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韩雪从不食辛辣食物,以要保证自己到福建订货时,能够选到高品质的茶叶:“顾客饮茶更看中品茶瞬间溶于唇齿间的茶文化,如果作为一名茗茶经营者能很好地传播这些文化,让消费者学习如何品茶、如何鉴定茶叶质量,整个茶市场就会越来越兴盛繁荣。”

  除了拓宽饮品市场,从祖国东南方飘来的缕缕茶香,还让昌吉本地常见的盖碗茶别具风味。据回民小吃街管委会主任马彦祥介绍,以前盖碗茶多用茉莉花等茶叶,如今铁观音、碧螺春等成为主角,口味更加丰富,受到消费者欢迎。

  茶乡万里送茶香。泉州援助昌吉市20年来,产业园区、科教项目等有形的建设,为受援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刻下茶文化烙印这种无形的“润物无声”的成果,同样值得梳理和总结。正如一位专家所言,援疆是项目建设,是情感纽带,也是交融的载体,不仅要改变面貌,还要改造气质。也许,“润物无声”的行动会更有力量,“余味”会更为绵长。

编辑: 加乘

福建泉州对口援疆茶乡万里送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