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疆分网 > 2014新疆分网 > 大美新疆 > 新疆风光

神秘的“蜡烛”

2011-11-23 12:30  来源:中广网新疆频道  说两句  分享到:

维吾尔族人的神秘“蜡烛”

                ——访民间土法制作肠灯技术工艺

做好的肠灯

  中广网哈密11月23日消息(哈密日报社记者叶翠)“羊肠子真的能做灯吗?而且还能照明?”近日,一名来自山东的游客在参观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时,看到图片上数名维吾尔族男子正在用羊肠做灯时,觉得不可思议。

  “直到现在,有些山区的维吾尔牧民还在用这种‘肠灯’照明呢!”看到游客对此半信半疑,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玉努斯·依布拉音笑呵呵的游客说。据了解,2010年11月,哈密维吾尔人制作肠灯技术工艺被列入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酷似蜡烛 但燃烧时比蜡烛更亮

  在展出的图片上,记者看到了制作好的“肠灯”。仔细观察发现,这“肠灯”的外形酷似蜡烛,大小也和蜡烛差不多大。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玉努斯·依布拉音,向他打探到了这看似有趣而又神秘的制作方法。

  “制作肠灯,必不可少的就是绵羊或者山羊的细肠子、羊内腹油、芨芨草、棉花和炼油的锅等工具……”能如此熟知“肠灯”的做法,跟玉努斯·依布拉音长期整理搜集“肠灯”制作的方法分不开。自从2009年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以来,玉努斯·依布拉音和同事们就开始走街串巷的搜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肠灯”的制作,就是他们进行搜集整理的项目之一。

哈密肠灯技术传承人阿斯甫·买买提尼亚孜和徒弟们准备做灯

  玉努斯·依布拉音告诉记者,在搜集整理中,他们发现,哈密市沁城乡小堡村的维吾尔族人至今还在使用哈密维吾尔人的“民间土法制作肠灯技术工艺”制作“肠灯”。

  据介绍,用土法制作出来的“肠灯”,其形状和现在的蜡烛差不多,可是燃烧时却比蜡烛要亮一些,因为是用油脂做出来的,所以在使用时烟气比较大。由于少数民族居住的毡房,换气孔都比较大,所以牧民在使用时也感觉不到有多大的烟气。

  “肠灯”制作工艺 可反映出维吾尔族畜牧业水平

  聪明智慧的维吾尔族的老一辈人们在畜牧经济生产过程中,发明创造了“民间土法制作肠灯技术工艺”。这种“肠灯”不但满足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夜晚照明、维吾尔妇女在晚上干家务和针线活的需求,而且也为他们亲朋好友之间举行麦西来甫等娱乐活动提供了照明。

  因此,从“民间土法制作肠灯技术工艺”不难看出,当时的维吾尔族的畜牧业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在畜牧业中,维吾尔人在畜养马、骆驼、牛、羊和山羊,并进行牲畜交易,换取自己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此外,他们还利用牲畜生产出了马鞍、皮绳子、皮衣和毛织品,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技术得到了发展。可是,这种深加工生产有时是不分昼夜连续进行的。白天,他们通过阳光进行生产,而在夜晚,他们便用“肠灯”进行采光。

  那么,“肠灯”的制作,对于研究维吾尔族祖先的畜牧业历史又有什么样的研究价值呢?

  查看唐朝和宋朝的资料,就有维吾尔人从事马匹交易的记载,以此我们可以得知他们繁荣发达的马匹市场经济:公元821年阙特勤(音译)坐了汗位以后,就曾率2000名部落长老,带着2万匹马和1000峰骆驼晋见唐王。这只团队至今为止都可以算作是西域使团去中原晋见帝王的人数最多的使团,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大。《乌干衣子格(音译人名)王彦德游历维吾尔西域记》一书转载自《回纥帝国》中的一些记述。

  由史书记载可以看出,维吾尔族的畜牧业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最高的水平。畜牧业经济繁荣发达民族的畜牧业产品也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哈密维吾尔人《民间土法制作肠灯技术工艺》恰好就是这样一个有力的证据。

  据了解,在哈密生活的维吾尔人的祖先们,自公元840年额尔浑回纥汗朝没落,同中亚地区的兄弟民族互相交融同化以后,直到现在,还依然保持着制作畜产品工艺技术。哈密市沁城乡小堡村的维吾尔族人长期以来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业。直到2001年该村通了电,用电灯照明以后,才开始放弃使用用土法制作的“肠灯”。直到现在,有些山区的维吾尔牧民还在用这种“肠灯”照明。

  肠灯制作工艺保护工作已启动

  维吾尔人制作成的“肠灯”,是他们在萨满信仰时期及拜火、拜太阳时期,通过拜太阳、拜火以及拜光明过程中逐渐发明创造的。这是维吾尔人为人类灯饰制造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可是,随着现代工艺制作的蜡烛、煤油灯和电灯的越来越普及,维吾尔族祖先创造发明的“肠灯”除了山区的极少数人还在使用以外,绝大多数维吾尔族人都已经不再使用它。于是,掌握这种“民间土法制作肠灯技术工艺”的手工艺人越来越少,仅仅是通过家族传人传播的方式保留至今。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维吾尔族人曾利用肠灯来照明。因此,此工艺濒临绝迹的危险。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已经对“民间土法制作肠灯技术工艺”进行了登记、记录,并对制作工艺流程进行了录像。此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刘曦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