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疆是个好地方】感受沙雅民间手工艺品的“温度”

2018-11-09 10:27:00来源:央广网

  

小刀的造型锻件(央广网见习记者雷佳摄)

    央广网沙雅11月9日消息(记者蒋雪娇 李鹏飞)沙雅县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的一颗灿烂的戈壁明珠。夏日里漫步在沙雅民俗文化风情街上,随处可以欣赏到沙雅小刀和“卡拉库尔胎羔皮帽”等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而这些工艺品除了有华美的外观,更是沙雅人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赶路远了口渴,买个瓜,拿出随身的小刀三下五除二一切,大家都可以大快朵颐。此外,当地同胞也喜欢吃牛羊肉,当美味的牛羊肉端上桌,受很多人喜爱的各式小刀就派上了用场,在这里,无一不体现出了小刀与羔皮帽的独特魅力。

  这里的每一把沙雅小刀都是有温度的,我选用的每一块钢板都是混合了牦牛或者野鹿的筋骨。”说完,塔石·塔里甫又继续拿起工匠锤对着泛红的小刀敲打起来,汗水从他的鬓角滑落下来也丝毫不影响他专注得锻造着他口中这把“带温度”的沙雅小刀。

制作精美的沙雅小刀(央广网见习记者雷佳摄)

  塔石·塔里甫被当地人尊称为“塔什罕”,意思是“刀王”。是一名维吾尔族刀匠,现在他是沙雅小刀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们到他的作坊时,他正在一座高温火炉旁边聚精会神地进行着刀坯的锻造。

  看到我们来了,他高兴地为我们展示小刀的制作方法。他一手用长铁钳夹住小刀的造型锻件,一手拿起铁锤敲打,在叮叮当当富有韵律的敲击声中,娴熟的操作,是多年积累出的行云流水。

  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当地出产的铁便足够西域使用,这为沙雅金属工具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早在魏晋年间,这些当地制作小刀的民间艺人就不断探索,坚韧锋利的小刀常镶配自然脱落的珍稀野生动物角骨、宝石等制成,图案明丽、匠心独具,非常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塔石·塔里甫告诉记者,任何一把沙雅小刀从制作完成的那一刻起便有了生命。毕竟,我们需要一种深刻的记忆,它来自于祖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血脉、智慧和力量的记录。

  正如塔石·塔里甫从他的父亲手里传承了小刀制作技艺一样,如今,塔石·塔里甫的儿子也让这制刀的炉火继续燃烧着。他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刚刚锻造好的,带有余温的刀坯,开始精雕细琢起来。

  自古以来,利刃都是为肥美的牲畜而铸造,在沙雅除了有举世闻名的沙雅小刀之外,更少不了绝好的天然牧场以及肥美的牛羊。在这里,畜牧业历史悠久,是卡拉库尔羊裘皮先祖的原始故土,这为皮毛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料。这里冬季寒冷长达5个月之久,夏季有4个月时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仅能歌善舞,而且还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服饰艺术。其中,尤以羊羔皮帽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被人们广为称道。

羊羔皮(央广网见习记者雷佳摄)

  记者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技艺的展厅看到,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制作精细,颜色、质地非常讲究,展示了维吾尔族民俗和服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浓厚的底蕴。

正在缝制卡拉库尔胎羔皮帽的匠人(央广网见习记者雷佳摄)

  卡拉库尔胎羔皮帽的制作是买尔吐尼牙孜的家族传统,他今年48岁,是这个家族中的第九代传人,今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从5岁就开始学习制作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了。卡拉库尔胎羔皮帽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温度’。不管天气再冷,只要带上卡拉库尔胎羔皮帽就不会冻着耳朵。”腼腆的微笑加上朴实无华的语言深深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淳朴和善良。

编辑: 罗成

【新疆是个好地方】感受沙雅民间手工艺品的“温度”

沙雅县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的一颗灿烂的戈壁明珠。夏日里漫步在沙雅民俗文化风情街上,随处可以欣赏到沙雅小刀和“卡拉库尔胎羔皮帽”等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而这些工艺品除了有华美的外观,更是沙雅人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