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农家大院错落有致,在整齐的树儿和规划有序的花圃的映衬下恬静富有韵味,干净笔直的水泥路面,健身器材、村卫生室等设施一应俱全……

  近日,笔者走进新疆焉耆县北大渠乡太平渠村,曾经的脏乱差的小村,现在已经变身为全县有名的“美丽苏家湾”,自然田园风光和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称赞。

  住房蝶变:从“栖身之所”到 “宜居之选”

  以前,“脏乱”曾是这个小村的代名词。全村没有一个垃圾桶,生活垃圾到处都是,圈舍乱搭、畜禽乱跑、污水乱泼,村边的渠道里也飘满了垃圾;简易厕所随处可见,进村的土路,晴天的灰尘扬起一米多高,雨天,穿着雨靴才能勉强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2018年,摆在刚上任的太平渠村第一书记李军面前的,就是这样一派“景象”。

  第一书记李军说:“一组、二组共有120户村民,以前以苏姓为主,当地人习惯称之为‘苏家湾’。太平渠村2018年被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后,工作队和村委会经过讨论商议,明确了以‘苏家湾’为试点,带头抓好环境整治。”

  村里先修了10公里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出门没有土了。可村民们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在拆除土块危房、拆除树刺围墙、硬化庭院时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理解。

  村支书纳志强先带头拆旧房、拆旧围墙、硬化庭院,其他村干部积极响应,一个星期,他们的院子变了样。那一块块地平整出来,种上了鲜花,新房子一建起来,成了村里的一景。

  村干部把自己家的3亩地免费贡献出来,让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

  村民们一看,不再反对了。

  二组村民李春风说:“以前村里多脏呀,不是我们农村人不爱干净,而是讲卫生的风气没有形成。一看村干部家都变了样了,大家伙儿谁不愿意像城里一样干干净净呢?”

  就这样,庭院硬化了、统一的围墙建起来了,家家院门外都种上了鲜花,全村一下子变得美丽整齐了。村民们的行为举止也变了,不再乱扔垃圾了,不乱吐痰了,以前四处乱飞的苍蝇被蜜蜂和蝴蝶取代了。

  李春风说:“村里现在美了,外面来的人也多了,我们的心情特别好,每天都要把自己家的房子收拾得干净利索。以前我们都羡慕城里人,住得明亮干净,现在呢,我们自己的村子成了城里人愿意周末来转一转的地方,我们自豪着呢。”

  产业巨变:从穷日子到富生活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太平渠村因地制宜做产业,鼓励村干部、党员群众和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并经常性开展产业发展、实用技术等培训,讲政策、传技术、教经营,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水平。村党支部积极动员村民将自家院子里闲置的空地,开发出来,编制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图,积极发展“农户+种植+养殖+花卉”的模式,将葡萄、大蒜种植,乌鸡、鸽子养殖和牛羊养殖作为品牌,积极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组村民车振祥67岁了,可他和63岁的老伴纳桂英一点也不闲着,4亩地的院子里,住宅区、种植区、养殖区、仓储区划分得整整齐齐。车振祥说:“今年收入大概有4万元,我们觉着这里比城里的生活舒服,干部们教我们四区分离,钱也挣了,环境也美了。”

  李军说,工作队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参加美丽乡村建设技能培训,就近参加项目建设,增加收入。针对一些村民有打馕特长和养鸽技术的优势,指导成立养鸽合作社和打馕合作社,共吸纳20余户贫困村民入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去年从广西购进特色乌鸡16000只,并按照50只/户分发给农户。从伊犁州引进优质大蒜40000头,并按照650头/户分发给农户。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以特色乌鸡养殖、大蒜种植和优质牛繁育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今年预计种植大蒜、辣子、西红柿、白菜、豇豆等蔬菜近150亩,拥有经济林包括葡萄80亩、种植桃树、核桃树、杏树、桑树近4000棵。种植各类花草近1.3万盆。

  工作队还结合焉耆盆地尤其是北大渠乡土壤富硒的特点,发挥科技项目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太平渠村实施“富硒马齿菜酵素在庭院果蔬的示范推广与应用”项目。邀请巴州富硒协会负责人到太平渠村成立打馕合作社。以后,富硒馕也将成为村民们致富的一个新渠道。

  65岁的村民吕俊芝家就在村里的文化小广场跟前,她现在多了个新的爱好——跳农村广场舞。“看着村民们在这里唱歌跳舞,我心里高兴,也跟着跳,跳得不好,就当锻炼身体了。”

  “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所以唱歌跳舞成为群众健身和表达幸福生活的新方式,传递的是快乐,富裕的是精神,是村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写照,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真实见证。”李军说。(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