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疆民企发挥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018-06-25 10:08:00来源:新疆经济报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当前,全区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央企、国企、民企及援疆企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自治区“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要求,发挥各自力量,制定具体帮扶举措,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吸纳就业、促进商贸、签约结对等共建方式,帮助贫困地区逐步脱贫致富,发挥企业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此,本报推出“凝聚企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今日刊发第二篇《民企发挥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请读者关注。

  新疆广汇集团: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张瑞麟报道)今年,吉木乃县乌拉斯特镇阿克加尔村村民俄拉勒汗·别尔克有了脱贫的新帮手——西门塔尔奶牛。

  “西门塔尔奶牛不仅产奶量高,而且还繁殖了小牛犊,家庭年收入比以前多得多,让我今年脱离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6月21日,吃过早饭,俄拉勒汗·别尔克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家的牛圈前忙碌着。

  55岁的俄拉勒汗·别尔克是老养殖户了,以前他养的是土牛,奶产量低,肉质差,一家四口就靠几头土牛维持生计,一年收入只有7000元左右。

  2017年,新疆广汇集团一次性向吉木乃县乌拉斯特镇阿克加尔村捐助了扶贫资金20万元,正是这笔扶贫资金让俄拉勒汗·别尔克等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吉木乃县政府决定,利用广汇集团所捐助的扶贫资金给阿克加尔村购买16头优质西门塔尔奶牛。

  阿克加尔村党支部书记结克别克·多尔布提告诉村民,西门塔尔奶牛的牛乳、肉用性能均较好,平均产奶量为4070千克,利用年限长达9年。贫困户们听说后决定尝试,卖掉土牛,换成西门塔尔奶牛。

  “多亏了广汇集团对我们村的扶持,我现在年收入2万元。同时,还获得5000元的现金补助和3000元饲料补贴。日子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俄拉勒汗·别尔克高兴地说。下一步,他希望组建一个养殖合作社,让更多的村民脱贫。

  自2009年广汇集团进军吉木乃县以来,积极推动该县的民生工程建设,累计为吉木乃县对口扶贫捐款2000余万元,用于吉木乃县乌拉斯特镇所属阿克加尔村、阔克舍木村的村民住房建设,以及特困户建设圈养场、购置生产母畜补助、特困农户的重点帮扶等。

  目前,广汇集团除了产业扶贫北疆的吉木乃县,还在南疆定点帮扶和田地区2个村,积极吸纳南疆富余劳动力就业。同时,作为新疆发展商会的会长单位,广汇集团带领新疆民营企业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和田、克州等地重点实施了扶贫基金、特色农牧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惠民扶贫项目。

  喀什远方集团:商贸物流园区解决七千多人就业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何玲报道)“近年来,我们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脱贫攻坚作为企业重要工作进行推进。截至目前,公司投资建设的商贸物流园区解决了喀什市周边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7000多人就业。”6月24日,喀什远方企业集团董事长郑晓峰对记者说。

  南疆贫困地区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喀什远方企业集团在解决贫困村民脱贫问题时,以“授人以渔”为核心思想,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培训和工作岗位。

  日前,喀什远方集团启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活动。图片由喀什远方集团提供

  疏附县铁日木乡吐提库力村村民艾斯凯尔·图尔迪,是2016年在喀什远方国际物流产业园实现就业的贫困人员之一。目前,他在园区内做水暖工。“以前,一家人的年收入只有一万多元,日子过得非常拮据。现在,我的工作很稳定,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妻子在家种地,照顾孩子。”艾斯凯尔·图尔迪说,“下班后,我还经常弹奏乐器,和同事们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非常开心。”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3月,喀什远方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到“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活动中。

  “我们在对口扶贫的英吉沙县苏盖提乡坎特艾日克村和莎车县达木斯乡依其拜勒提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考察,了解了当地贫困村民的家庭情况、就业情况和就业意愿。针对两个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完整的培训和就业计划。4月1日,41位精准扶贫人员正式开始岗前培训。”郑晓峰说。

  郑晓峰介绍,下一步,喀什远方企业集团将继续利用一切资源,帮助更多的贫困村民致富。

  野马集团有限公司:将百余名贫困家庭孩子培养成优秀骑手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赵悦 李瑞摄影报道)6月23日上午,在乌鲁木齐市鲤鱼山上的汗血宝马基地,24岁的维吾尔族骑手希尔扎提·奴鲁木驾驭着他心爱的黑色汗血马阿克拉,在马术训练场上驰骋,快如闪电的速度、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游客们一阵阵赞叹。

  “野马集团给了我难得的成长机会,我每月收入5000元以上,要更加专心钻研马术,成为一名国内优秀的马术教练。”表演休息期间,希尔扎提·奴鲁木告诉记者,他来自昭苏种马场的一个贫困家庭,是野马集团伸出了“橄榄枝”,让他和一大批爱马的小伙子有了热爱的职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

  6月20日,骑手希尔扎提·奴鲁木和汗血马阿克拉在野马集团公司汗血宝马基地表演。

  在希尔扎提·奴鲁木看来,野马集团是培育新疆马术人才的“摇篮”。如今,在野马集团的马场上,活跃着一群像希尔扎提·奴鲁木这样的各民族骑手,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他们来自草原、酷爱骑马,十分自信地在场上策马扬鞭,向国内外游客充分展示着新疆的马术文化。

  作为集团100多匹汗血马的“养马人”,痴迷草原文化的野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峰,“各民族一家亲”观念根深蒂固,由于来自阿勒泰草原,他比常人更加了解新疆农牧民的不易。在他的影响下,公司已经把百余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培养成为优秀骑手,让他们走上了马术之路。

  新疆华凌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技畜牧”助力精准扶贫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骆晓华 花荣摄影报道)养了20多年牛的昌吉市华联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马应贵,从没想过养牛还能跟互联网挂上钩。如今,他足不出户就可以管理牛圈,还能实时监测到牛的动向。

  “今后我们这里全部要用网络来管理牛圈。我们只需要坐在办公室监控,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就能知道几号圈、几号牛的情况……”马应贵说。

  新疆华凌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现代化养殖区。

  这一便利,得益于新疆华凌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该合作社合作完成现代化养殖区建设,“云端牧场”已在这里上线。通过云端牧场数据平台,可方便养殖户及时掌控牛羊的生长环境、发育状况等。

  近年来,新疆华凌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参与新疆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工作中,聚焦畜牧产业,通过“公司+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依托云物联技术,打造华凌农牧云端牧场供应链金融数据平台,结合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在产业链上游严格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收入,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实现企农双赢。

  6月20日,新疆华凌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江说,在华凌农牧联营牧场,通过智慧畜牧管理平台,能将各地州(县、市)小散乱的牛羊养殖户及合作社进行整合、培训、孵化成规模化的养殖企业,解决好农牧民“养得好、养得起、卖得贵”的问题。

  据王玉江介绍,企业计划3年内在全疆各地符合条件的养殖区域复制联营牧场模式,打造年产30万头肉牛的华凌农牧肉牛闭环产业链,帮助10万户农牧民增收致富。

  新疆纳克西湾手工地毯开发有限公司:用地毯“铺”出脱贫致富路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刘翔报道)6月22日清晨,阿米娜汗·吐尔逊托乎提如往常一样,来到新疆纳克西湾手工地毯开发有限公司,按时坐在了织机前。拿起一把小刀,捋出一丝彩线,在手指灵活的穿梭下,一张地毯的雏形逐渐显现出来。

  “我是去年年初进入公司的,通过培训合格后正式上岗,现在每个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阿米娜汗·吐尔逊托乎提说,“那些仅靠家里一亩三分地艰难度日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新疆纳克西湾手工地毯开发有限公司560多名员工中,绝大多数人都有着与阿米娜汗·吐尔逊托乎提相似的经历——在深陷贫困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之时,一个就业的机会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与希望。

  “能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我也十分开心。”公司董事长阿卜力孜·麦提玉苏普说,“2007年,我开始创业的时候,那些跟着我一起打拼的和田地毯编织艺人都挣上了钱。之后,许多贫困农民都来找我,希望加入进来。从那时起,我突然发现赚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帮助大家一起致富。”

  11年过去,阿卜力孜·麦提玉苏普创办的手工地毯企业,现在已成长为和田地毯行业的龙头企业。

  未来,阿卜力孜·麦提玉苏普计划建设一批分布在村镇的卫星工厂,吸引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巴里坤县花麒奶业有限公司:托管养驴确保贫困户脱贫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陈冠锦报道)在皮山县桑株镇库木艾格勒村,目前有234户贫困户依靠养驴实现脱贫增收。但在这些贫困户家中的棚圈里,却看不到驴的影子。

  这些驴都去哪儿了?村民古丽亚兹汗·买买提给出了答案。“我们的驴全部寄养在巴里坤县花麒奶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里。企业帮我们经营,我们只要每年领取分红就行了。”6月21日,古丽亚兹汗·买买提笑着对记者说。

  库木艾格勒村农民养驴脱贫的过程,颇有波折。去年,皮山县从山东、辽宁、河北、山西等地购买9000多头母驴免费发放给贫困村民,库木艾格勒村领到了304头。

  梦想着依靠这些扶贫驴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们,却在梦开始时就几乎熄灭了热情。“一头驴每天的饲料近十元,一个月要两三百元。我们养驴经验不足,母驴总是怀不上,不怀孕就没有奶,没有奶就没有收入。而且因为有驴在,又没办法出去打工,可是愁坏我们了。”古丽亚兹汗·买买提说。在了解到贫困户养驴的难题后,自治区食药监局驻库木艾格勒村“访惠聚”工作队邀请巴里坤县花麒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及技术人员,来到村里进行授课。

  “除了传授技术,我们还需要激发村民养驴的热情。我给他们算了笔账,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一公斤驴奶30元,一头500公斤的母驴每天可产奶2公斤。而一头优良的成年公驴两到三年长成,每头能卖2万余元,再加上驴皮可以制作阿胶,可以说,驴的全身都是宝。”巴里坤县花麒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铖告诉记者。

  库木艾格勒村的养驴脱贫之路并非到此终止,为了让贫困户获得更多利益,巴里坤县花麒奶业有限公司又提出了新的养殖模式。

  “虽然驴好养,但终究会有风险,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模式:由我们企业集中托管养殖这些驴,每年给贫困户分红,而且每两年给他们返还两头驴驹。这样,不但降低了贫困户的养殖成本,依靠我们企业的先进技术,也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董铖对记者说。

  评论

    拿出更大热情发挥更大作用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2018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189.7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我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民营企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应拿出更大的热情、发挥更大的作用。

  过去五年,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去年31.7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这背后,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不容忽视。截至今年5月底,各类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自治区组织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进入全国“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系统的企业1063家,共帮扶了1001个贫困村,各类帮扶项目投资金额达64937.75万元,受帮扶人数达17.87万人。

  各类民营企业将自身优势与帮扶的贫困乡村特色结合起来,在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模式,比如很多民营企业提供免费培训并定向招工,既解决了贫困人员的就业脱贫问题,又解决了企业自身的用工难题;又比如一些企业精心打造“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贫困牧民”产业化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养殖户提供扶持资金,使他们在“零成本投入”的基础上,快速实现脱贫。这些都充分调动了贫困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越深入,越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南疆乡村,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

  随着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越来越大、民营经济发展增速超过GDP增速,我区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还有更大作为的空间,这支脱贫攻坚生力军也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是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已经搭建的平台为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提供了支持、明确了路径。这既能让更多的民企参与到国家战略部署之中,又能为民营企业继续发力指明新的方向。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民营企业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双赢。(记者佟向东)

编辑: 罗成

新疆民企发挥力量参与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