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掀起一股红楼热。说起红楼梦,必然离不开曹雪芹。

  曹雪芹是个怎样的人?
  
  曹雪芹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哪里?
  
  曹雪芹在西山的传说为什么是国家级的非遗,红楼梦里有哪些西山的痕迹?
  
  曹雪芹长啥样?黑还是白,胖还是瘦?
  
  由于曹雪芹留下的史料太少,可靠的又少之又少,使之成为谜一样的存在。
  
  文艺之声《戏迷天地》栏目在2019年12月25日请来了一位嘉宾,告诉你一个这样的曹雪芹:

  高个头,有点黑,头大脸阔,喜欢喝酒……博学多才,智慧且幽默,没有假正经,真心朋友好几车……常常纵情于诗酒,寄情于书画,三五好友谈天说地通宵达旦而不觉累,是朋友眼里的好哥们……小时候看戏,偷着读了家里所有的小说,包括《金瓶梅》,后来在我们差不多研究生毕业的这个年龄,他自己试着开始写一部小说,除了写写小说之外,他还会观天象,曾经数次准确预测约会当日天气;他精通中医医术,将一位盲人老妈妈的眼睛治愈,闻名西山一带,以至于人家给他捐了个房子,让他常驻行医;他很会做菜,和夫人一起写了部菜谱;他还会制作精美的风筝,他做的风筝当时的富贵人家争相重金购买……

  
  曹雪芹不像“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贾宝玉那样帅啊。
  
  节目嘉宾樊志斌是曹雪芹纪念馆副研究员、北京曹雪芹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曹学、红学 、园林、纳兰性德等方面研究,著有《曹雪芹传》《红学十论》《曹雪芹生活时代北京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纳兰成德传》等,发表各方面专业论文七十余篇百余万字,是当今曹学、红学的青年翘楚。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除文本外,戏曲和绘画是传播红楼梦的两大途径。尤其是戏曲,数不胜数。
  
  樊志斌也关注红楼戏,他说:回顾红学史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红楼梦》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影响了中国人的基本审美层次或者说审美倾向,尽管在不同阶级体现的有所差别。对知识分子来讲,它主要的影响体现在文本方面。对中下层人民来讲,它的影响手段有两个,一个是戏曲,一个是绘画。
  
  这期《戏迷天地》谈的话题:  聊曹雪芹听红楼戏
  
  实际上《红楼梦》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时候就出现了改编,著名文学家阿英先生编的《红楼梦戏曲集》,收集了清朝红楼梦的戏曲剧本,还有胡文彬编的《红楼梦子弟书》,这是清代作家以曲艺形式改编的文本。
   
  《红楼梦》的改编戏曲涉及剧种非常之多,昆曲、京剧、越剧、广东粤剧、吕剧、五音戏、龙江剧、评剧、黄梅戏等等,早期有影响的是梅兰芳的《黛玉葬花》,最有影响的是上海越剧院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徐进改编、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轰动全国,至今常演不衰,拍成越剧艺术电影的观影人数也创全国之最。
 
    

 

  金日煌主演的朝鲜歌剧《红楼梦》曾经来中国演出过,唯美高雅,催人泪下,轰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