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些问题挑战了你现有的历史知识库存,是不是意味着该去补货了呢?

作为亚洲人,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亚洲史!



亚洲历史恢弘壮丽,亚洲文明绚烂多彩。

亚洲作为世界的一个大洲,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9.4%,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现已超过40亿人。



古往今来,亚洲的各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东亚、东南亚,还是南亚、西亚、中亚地区的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尽管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和优势,但都为亚洲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也都为世界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查德·奥弗里在《泰晤士世界历史》中曾写道:“在1500年之后的近三个世纪,亚洲人有生产力最发达的经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曾高度评价亚洲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蒙昧状态的时候,亚洲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




《全球通史》作者、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了迷。

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更是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中这样写道:“如果没有中国的早期发明,就不可能会有英国的改进。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些贡献,英国很有可能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游离于同样落后的欧洲大陆边缘。




亚洲,经历过五千年的强盛和繁荣,却也承受了五百年的屈辱和宰割,如今又已开始了五十年的奋起直追。

我们,只有了解亚洲的过去,才能更好理解亚洲的现在,把握亚洲的未来!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阅读之声有声书栏目《人文课堂》自6月21日起推出《不可不知的亚洲史》,为您解读亚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的风云变化。 

但是要轻松了解纷繁复杂的亚洲历史,并非易事。为了清晰讲解亚洲历史,《不可不知的亚洲史》以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华文明为坐标,按照时间线纵向划分章节,然后再以地理方位横向划分区域。也就是先讲中国文明在这一时期发生的故事,让大家对这一时期有个基本认识,然后再分别讲这一时期的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其它板块发生的历史大事件。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亚洲各个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互动,梳理清晰。

悠久厚重的历史听起来原来也可以这样轻松!好玩!有趣!



刘邦在公元前202年登基称皇帝,建立了汉朝。汉朝持续四百余年,又可以分为两半。前一半首都在陕西长安,叫做西汉。后一半首都在河南洛阳,叫做东汉。

 

西汉建立之初,面临三个艰巨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让经过了几百年战乱的老百姓恢复元气。汉高祖刘邦,他的老婆吕后,他的儿子汉文帝刘恒,他的孙子汉景帝刘启,在半个多世纪中一直采取道家思想治理国家,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第二个任务是让国家政治稳定。汉高祖刘邦虽然采取了秦朝的郡县制,但同时又分封了不少姓刘的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割据一方,对汉朝稳定造成了威胁,有的甚至发动了军事叛乱。汉朝中央好不容易把这些叛乱都平息了。

 

第三个任务,就是应对北边的游牧民族匈奴入侵。

 

直到西汉时候,中国人并不了解西边的世界到底是咋回事。很多人觉得,中国这一块就是世界中心,周边最多有些落后部族。

 

中国北边有一个强大的游牧部族匈奴,匈奴人从战国时候就经常入侵中国北方。当年秦始皇之所以耗费无穷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目的就是把匈奴挡住,免得祸害中原。汉高祖刘邦也曾经被匈奴军队包围在白登山,最后靠贿赂匈奴王后,才解围逃走。

 

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面对匈奴只能送钱、送女人讨好,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门口就守着一只老虎,动不动冲进来咬人,谁还有心情关心外面的世界?

 

经过汉文帝、汉景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国的国力大为提升,人口恢复了,库房里钱粮多得用不完。公元前141年,中国皇帝换上了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是一个很有魄力的皇帝。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文化加强了朝廷的控制力。他改革分封制度,剥夺了诸侯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不能容忍匈奴再猖獗,他从公元前133年起,发动了全面反击。不仅要保守国境,还要深入匈奴的根据地,摧毁这个强敌。

 

恰好,汉武帝的王后卫子夫,有一个兄弟叫卫青,还有个外甥叫霍去病,这舅舅外甥两个都是天才的名将。他们带兵出击,多次大破匈奴,摧毁了匈奴军队的主力。

 

此后,汉朝和匈奴的战争持续着。双方互有胜败。汉朝虽然也伤亡不少兵马,但这么一拳一脚打下去,汉朝毕竟人口多,底子厚,匈奴的消耗更加严重。之前总是匈奴不断入侵,威胁汉朝,而现在汉朝可以经常发动反击,对匈奴造成沉重打击。这一战,终究是汉朝赢了,打出了大国的威风,奠定了大国的地位。

 

就在对匈奴开打的同时,汉武帝还启动了另一个意义重大的项目——出使西域。

 

原来在汉武帝发动对匈奴反击之前,他听说西北有个强国叫大月氏,后来被匈奴击败,往西逃亡。汉武帝突发奇想:我正要反击匈奴,要是能联合大月氏,对匈奴东西夹击,那么岂不是胜算大增吗?他就招募人出使大月氏。

 

可是,那会儿中国对长城之外完全是两眼一抹儿黑,到底大月氏在哪里,有多远,谁知道啊?更何况还要穿越匈奴地盘,这不是找死吗!

 

结果偏偏来了这么一位“傻子”——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开始了“路在脚下”的出使,结果半途就被匈奴抓住。张骞留在匈奴待了10余年,娶妻生子。匈奴人都觉得这傻女婿该听话了吧?谁知张骞趁着匈奴人放松警惕,竟然抛妻别子,又带着几个部下继续往西挺进。

 

走过万水千山,经历千难万险,张骞他们终于找到了大月氏国。然而此时大月氏国已经征服了大夏国,他们实在懒得再回到东边去跟匈奴死掐了。张骞待了一年,也没法说服大月氏回心转意,只得抱憾而归。

 

返回途中他又被匈奴抓住关了一年多,后来趁匈奴内乱,才逃回汉朝。此时已是公元前126年,去时100多人的团队,如今只有两人返回。

 

虽然张骞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战略任务,然而他开拓了另一片新的天地。中国人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大漠的西边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国家,世界居然如此广阔。

 

这时候,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已经取得了一定优势。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使团多达300人,带着上万头牛羊和无数金帛财物,分别到达乌孙、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此后,汉朝使者还到达安息(帕提亚帝国)、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塞琉古)等地,各国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

 

张骞此举,被称为“凿通西域”。不光是建立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通,而且建立起中国人与整个世界的交通。从此,中国与西方世界都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横贯亚洲大陆,从东亚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也因此开通。张骞光耀千秋,德被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