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护国寺小吃——活化石的新故事

2017-12-08 13:55:00来源:央广网
 你知道“老北京可乐是什么吗?

你知道小吃活化石都有哪些吗?

 


护国寺街西口

 

明清年间,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可不是西单、王府井,而是东西两寺的庙会,东寺是隆福寺,这西寺就是护国寺。而护国寺庙会上,最招人喜爱的便是那各式各样的小吃,人们逛累了、玩饿了,便会循着吆喝声寻找自己喜爱的味道。自开至闭300年的庙会,成就了一批有百年甚至更长历史的舌尖上的精华,它们都堪称小吃界的活化石。

 

护国寺街东口对护国寺街的介绍

 

1956年,政府把这庙会上颇有名气的茶汤英、扒糕年、白薯王、卖羊霜肠的张大户集合起来,就成了护国寺小吃店。6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护国寺小吃已经成为遍布京城的小吃品牌。无论是供老北京人味觉怀旧,还是让外地人体会一下北京味道,也可能只是为匆忙的食客提供方便美味又实惠放心的餐食,护国寺小吃都可以满足你。

 

琳琅满目的商品

 

护国寺小吃店多以绿黄两色装饰的门脸儿,很多店内会有泥人张的老北京市井风情的展框,或是老北京风情的画框,时时提醒你口中味道的历史。

 

护国寺小吃总店

 

护国寺二七剧场店

 

护国寺小吃广外店

 

店内老北京市井风情的泥人展框

 

护国寺总店墙壁上的名人影迹

 

下午三四点钟,算不上饭点儿,护国寺街也算不上外地人游北京的必到景点,走进护国寺小吃总店,却发现一楼的点餐台前依然排着长队。很多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坐下来品尝几样小吃,又带走几样。墙上的大屏幕直播着后厨整洁卫生又忙碌的工作画面。“明厨亮灶”让人们吃得更放心。

 

很多家护国寺小吃店内经常排着长队

 

店内整洁的就餐环境和很多慕名而来的顾客

 

走入后厨,我们找到了正在指挥学生们准备晚上小吃宴的总店厨师长李秀云,近40年的从业经历,让她精通粘货、炸货、炒货、烙货等各个门类的小吃制作。她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了那些老北京味道,蜜麻花、焦圈、豌豆黄、面茶……每一种老味道,在而今的时代,都有了新的做法。机器和人工相结合,为老味道带来了新的技艺。虽然做法上有了创新,但小吃的味道还是原汁原味。


而同时,在创造性保护的思路下,使一批批适合时代需要的新品种也应运而生。如这两年做起的寿桃、青团、翻毛月饼、重阳糕等,在相应的节令推出,成为护国寺小吃的老树新花。

 

李秀云(中)和她的两个爱徒蒋师傅(左)、叶师傅(右)

 

护国寺小吃总店经理王新梅告诉我们,他们店里的营业额在平时保持在每天8万左右,年节当然更多。在原材料普遍涨价的今天,护国寺小吃依然走着低价路线且又保证着货真价实的高品质,唯一的秘诀就是薄利多销。而今,小吃宴集成了护国寺小吃中的精华,也成为创新中的一项体现。

 

护国寺小吃总店经理王新梅

 

如何寻找延续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平衡?对此,护国寺小吃公司总经理王伟讲了两个方面:

一是新人接受老传统味道的问题。如豆汁,刚开始,有些外地人或年轻人可能接受不了,喝几次习惯了就离不开这个味道了,现在到店里找豆汁喝的并不只是老北京人。在护国寺小吃的宣传中把豆汁称为“老北京可乐”,我们需要引导消费,才能让新人接受老味道,才能传承。

 

二是时代在发展,从食材到燃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为了适应时代,我们做出了改变,但老北京小吃的制作技艺和舌尖上的味道我们仍然会保留。作为百年老店,我们要把祖辈们兢兢业业做小吃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经受得起老顾客们的考验。

 

店内的宣传广告


外卖小哥在等待取餐

 

每家护国寺小吃的点餐台上都显示着有过百的品种。这些品种里,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味道,也有适应现代人生活的各种快餐。护国寺小吃,这个小吃界的活化石,正在我们的时代里演绎着新的故事!



撰稿:刘辰莹

联合制作: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编辑: 郭兴波

护国寺小吃——活化石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