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文艺之声 > 2013文艺之声 > 1066文艺评论

春晚是我们的新年俗

2015-02-25 16:01:00  来源:  说两句  分享到:

  2015年央视春晚,和往年相比,多了一只卡通小羊串场、设立了第二演播室,但整体结构并没有多大创新,有些不那么接地气的套话也依然存在,有些政治宣教还有些生硬。不过,还是可以打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首先,有不少出彩的节目。比如,小品《小棉袄》结构精巧、表演紧凑,在令人捧腹的同时打动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投其所好》、《圈子》直触现实、说出了百姓心声,恢复了语言类节目的英雄本色,很有可能会成为春晚史上的经典。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家和万事兴”的主题贯彻得比较好,歌曲《乡愁》、《搭把手》、《回家的路》,小品《车站奇遇》等等都让观众感受到这个主题,从而形成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家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弘扬。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因为经过三十多年,春晚已经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新年俗的一部分。什么是年俗?说白了,就是关于中国人的年该怎么过的一套风俗习惯,照着这套习惯做了,就能体会到一份中华文化带来的温情和慰藉。

  过去日子苦,饺子很金贵,过年才能吃顿饺子。交通不便,外出谋生的人一年才能回趟老家。现在,这些限制基本都没有了。那么,为什么过年还非要吃顿饺子?买不到车票站着、挤着还非要回家?年夜饭,满桌的菜,说实话,哪样平时都能吃着,为什么非在三十这天吃呢?没什么道理可讲,因为这一天,每种菜里都多了样佐料,就是团圆和祝福。春晚也是这样,平时也能听歌听相声。朱军、董卿再招人疼,也不是只在大年三十才露脸。但大年三十看,感觉不一样,所以,春晚这桌菜做得咋样,和单个节目水平有关,但更在于整体上有没有年味。而今年,这份味道还是蛮到位的。

  正所谓:春晚好比一桌菜,众口难调理应该,主题鲜明单品靓,观众才能笑口开。

  本期节目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胡一峰撰稿。


编辑:郭兴波作者: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