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跨过“三道坎” 实现“小目标”——来自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一线的心声

2017-02-24 17:39:00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李舒、郭宇靖、白林、刘元旭) “想让城际铁路开到曹妃甸,2个小时能到家。”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职工董兵嘎嘎直乐。

  “实现三地产业政策协同,多娶几个像北京现代这样的‘漂亮媳妇’。”沧州市委书记杨慧说。

  “希望从北京到滨海新区的城际高铁车次多一些,更方便人员往来。”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副主任王维斌说。

  “能不能冬天取暖不烧煤,雾霾再少一点。”河北农民陈建华说。

  ……

  被问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记者采访的京津冀三地干部群众,各有不同的“小目标”,这些来自一线的心声集中指向产业深度协同、污染治理、城市软硬件建设等方面。

  “2014年至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实质性问题的操作阶段,迈过这些坎,才能实现深度协同。”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沈迟说。

   产业协同:“漂亮媳妇”如何娶进门?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市为此制定了周密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计划。

  批发市场是最先行动起来的群体之一。2015至2016年,北京市共疏解提升市场302个,疏解商户6.1万户,涉及从业人员21.6万人。北京市累计疏解提升物流中心51个。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有些商户并非顺利搬迁到了河北,有的仅仅是搬到了相邻的市场,有些商户甚至还流失……

  对矢志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京津冀而言,产业有序转移是“刚需”,但也是协同的难点。“这证明了疏解需要完善市场主导,完全靠行政命令是不可能的。”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称。

  “如何才能把‘漂亮媳妇’娶进门、留下来?”杨慧有“独门秘籍”:“需要承接地市场环境的有力支撑,环境配套、政策支撑以及当地政府的优质服务。”

  为了引进北京现代第四工厂项目,沧州市在河北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办完了相关手续;仅用了18个月,就完成了厂区建设,被外界称为“沧州速度”。为引进北京的医药生产企业,沧州市甚至引进了“北京市的食药监管部门”和“北京标准”,在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研发、试生产的药品,由北京市食药监部门驻场监管,严格实施“北京标准”,有力保障了入驻药企的商业品牌和产品质量。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我们希望突破更多的政策和行政壁垒,实现三地产业政策协同,多娶几个像北京现代这样的‘漂亮媳妇’。”杨慧说。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绝不是简单地把北京低端产能疏解出去,而是要带动整个京津冀地区共同跨越发展。因此,试点一些“特区政策”,以打造全新的产业结构和行政运行体系,是三地企业和官员的共同期盼。

  对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协同甚至要“前置”于产业协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指出,要注意局部均衡,也要注意区域治理。

  2016年9月,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阿里张北数据中心一号、二号园区宣布启用,未来可为200万个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造大楼和计算机服务器是容易的,但如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让程序员和云计算要素资源能聚起来才是成功的关键,否则招人都招不到。”张家口市的干部说。

  北京中关村一家高科技企业总经理称,2016年经政府部门牵线搭桥,本准备到河北某地投资生产该公司一项专利产品,最终因为缺乏上游零件供应商而不得不放弃。这不是孤例,产业链不配套是重要原因。

  “区域协同,绝对不能有‘懒汉’意识,更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说给我一个名单,在家等着企业上门来。”国家相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坦言。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及环境不够完备,国有企业多,民营企业少,小微企业活力不足,区域内各城市产业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和同构同质现象长期存在。因此政府引导、整体规划、生态治理、道路交通的对接和建设,以及评价标准、监管要求的协调,仍需要产业层面、政府层面不断统一。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文杰说,北京必须发挥好“核”的带动作用,在有序疏解存量资源的同时,做好增量的工作,通过成果转化,布局产业链带动津冀发展。

   治理污染: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2月11日,河北10市陆续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保定采取Ⅱ级应急响应措施,机动车尾号限行。天还没亮,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的手机微信就没断过。

  为了治理雾霾,聂瑞平建立了市、县、乡镇、社区(村)应急响应微信群,哪里有情况,立即上报,随时处理。“在河北地市一级,大气污染治理早实现了实时调度,市委书记、市长都在群里。”聂瑞平告诉记者,“从上到下,全省已经形成一张治污网。”

  对河北省来说,大气污染治理与钢铁去产能、脱贫稳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难度很大的坎。

  2016年,全国压减钢铁产能约6500万吨,仅河北就压缩了3300万吨;2017年,河北还要继续压缩3000多万吨,企业要从148家减少到100家。河北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35万吨以下的转炉都已关停完毕。现在钢材市场价格在往上走,可以预见,今年是河北省钢铁去产能最较劲的一年。

  河北省不是独自在战斗。针对京津冀地区不分时段严峻的空气污染形势,天津持续实施“清新空气”行动,狠抓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五控任务”,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防全控治理体系,与河北省沧州市和唐山市签订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坚持把‘绿色决定生死'理念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用‘后现代’的视野推动发展,用‘绿色系数'衡量发展成绩,促进生态型经济发展,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之路。”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说。

  北京市市长蔡奇宣布2017年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铁腕治霾。“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看天气,看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他说。

  在区域联防联治方面,北京将与天津、河北等周边省区市协调联动,做好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统一会商、预警、应急、执法,并全面推广水性漆替代油性漆,切实发挥“削峰降速”作用。3年后的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

   公共服务:亟盼提升的“城市成色”

  渤海湾的2月,春风尚不能裁出柳叶。记者站在河北曹妃甸首钢京唐钢铁厂向外望去,除了身后矗立的高炉和厂房,枯黄色的沙地一望无际,很难感受到“城市的成色”。

  10年前,曹妃甸还是渤海湾一个荒寂的小岛,通过吹沙造地,如今已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厂。

  首钢京唐钢铁厂职工王婷婷告诉记者:“从这里去逛万达广场,需要1个多小时;下班后,不能像在大城市一样约同学吃饭;孩子上学选择的余地也很小……虽然这里建设速度已经算是‘奇迹’了,但我们真的期盼京津冀协同发展快些、再快些。”

  记者打开手机中“滴滴打车”的APP,发现方圆数公里很难找到出租车,好不容易找到一辆出租车,司机牛少春告诉记者,他只是在这里等约好的人,“要是在这里‘趴活’是等不到人的,每天能拉一二十元钱就不错了。”

  不能用“滴滴打车”,没有百度外卖,也没有大众点评,年轻人缺乏社交……京唐钢铁厂纪委书记邵文策告诉记者:“钢厂以男职工为主,交通和婚恋问题已经成为困扰首钢职工的重要问题之一,未来只有依靠区域协同发展,进驻企业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好,人才愿意来。”

  34岁的董兵家在北京,孩子6岁了,只能每个周末回去。“我2008年来的,这些年的变化很大,京津冀漫游费也取消了,一开始只是在距离50多公里的唐海县城有小学,后来有了实验学校,再后来北京景山学校来这里开了分校。真希望以后城际铁路开通了,2个小时就能到家。”

  “钟摆式”迁徙也出现在沧州,杨慧说:“沧州创新创业产业园中,很多技术人员住在北京,来这里上班,一个星期来两三天。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城市管理,配套公共服务,能留住人才。”

  3年来,京津冀三地在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如何提升支持安居乐业的“城市成色”,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仍然在路上。

  2017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四个年头,新一轮的政策陆续出台,一大批重点工程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少道坎,来自京津冀一线的干部群众正在用双手,努力将这些“小目标”一点点变成现实。(完)

  跨过“三道坎” 实现“小目标”——来自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一线的心声

编辑: 褚夫晴
关键词: 小目标;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一线心声

跨过“三道坎” 实现“小目标”——来自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一线的心声

2017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四个年头,新一轮的政策陆续出台,一大批重点工程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少道坎,来自京津冀一线的干部群众正在用双手,努力将这些“小目标”一点点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