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賴聲川“復活”相聲

2018-01-16 15:06:00来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賴聲川“復活”相聲

  “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年,與五千年來的任何一日有什麼區別?”帶著這樣的思考,台灣著名舞台劇導演賴聲川於2000年將自己的第五部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搬上了台北的舞台。時隔18年,這部相聲作品即將首次登台賴聲川在上海的“專屬劇場”——上劇場。

  賴聲川說:“相聲是幽默,是痛快,是中國人純粹喜劇形式的表演藝術形態,非常可貴。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在我們之后,會有更多的相聲劇出現。”

  賴聲川與相聲的緣分始於1983年。彼時的賴聲川剛從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畢業回到台灣,卻發現原本在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的傳統藝術相聲突然“消失”了,“相聲在台灣‘死’得太突然了,連唱片行老板都不知道相聲是什麼了。我真的很難過,想要為此做點什麼。”

  幾經摸索,賴聲川終於以傳統相聲為“工具”,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戲劇形式——相聲劇。“它和傳統相聲演出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出戲劇,有完整的故事和戲劇結構,劇中的幾個段子總體構成了完整的戲劇信息,而不是簡單的段子堆砌。”

  1985年,賴聲川導演的首部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台灣民眾中掀起了熱潮。“三句一笑,五句一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一個半月內演出了25場,累計觀眾超過3萬人次。一門原本正漸消失的傳統藝術,就這樣在當地劇場裡“復活”了。

  30多年來,賴聲川先后共創作了7部相聲劇。除了1985年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哀悼了傳統相聲的沒落,還有1989年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解讀了“解嚴”后的兩岸關系,1991年的《台灣怪譚》突破了傳統單口相聲形式,2000年的《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對談了清末至今的百年滄桑等。

  在賴聲川看來,一些厚重的主題恰恰最適合用嬉笑怒罵的相聲來表達,“大概是因為‘痛快’第一個字是‘痛’吧。”

编辑: 刘阳

賴聲川“復活”相聲

除了1985年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哀悼了傳統相聲的沒落,還有1989年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解讀了“解嚴”后的兩岸關系,1991年的《台灣怪譚》突破了傳統單口相聲形式,2000年的《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對談了清末至今的百年滄桑等。在賴聲川看來,一些厚重的主題恰恰最適合用嬉笑怒罵的相聲來表達,“大概是因為‘痛快’第一個字是‘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