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筱佩珠挨打成才

2018-09-30 14:07:00来源:天津日报

  去年10月,“岁月留声”全国评剧老艺术家演唱会在津举办,远从山东聊城应邀前来的名家、84岁高龄的筱佩珠张口一句搭调,便赢得三次满堂喝彩。天津青年评剧名家庄玉生感慨:“从哪儿挖掘出这么一位老国宝,太棒了!”年轻人哪里知道,筱佩珠是土生土长的天津娃娃,在挨打中度过学艺生涯……

  筱佩珠本名翟惠贞,1934年出生在华安大街德同北里,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患严重的风湿病,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母亲做零工维持。惠贞从7岁起就分担妈妈的忧愁,每天到上权仙茶园后门口捡煤核儿,耳濡目染,对评剧产生兴趣。再加之邻居姐姐家唱片机经常播放刘翠霞、爱莲君等名角唱段,惠贞一有工夫就去听,还跟着学,一来二去就成了小戏迷。可巧,另一位邻居李大伯在聚华戏院扔手巾把儿,看她唱得有板有眼,就推荐她到戏班演个没台词的丫环、小孩儿,既满足了她的爱好,还能挣点儿钱贴补家用。惠贞懂事儿,老艺人们都喜欢她,夏春阳教了她几句,惠贞唱起来有滋有味,引起了碧月珠的关注,欣然收其为徒,赐艺名筱佩珠。因佩珠家贫,无力承担学费,便“写给了师父”,师徒立下合同,11岁的筱佩珠吃住、学戏都在师父家,六年间赚的钱要全部归师父,其间生病致死、投河觅井师父概不负责。

  碧月珠是评剧早期著名男旦,唐山迁安人,年轻时就是驰骋舞台的大角儿,随着女演员的崛起,他才改演老旦、彩旦,曾多年傍名伶白玉霜、朱宝霞演出。他塑造的《杨三姐告状》中杨母、《雷雨》中鲁妈、《临江驿》中土地奶奶等形象栩栩如生,堪称大小班社学演的范本。碧月珠在舞台上光彩照人,传艺方面也极为严格。当时,他住在聚华戏院旁福元客栈,每天早晨醒来,徒弟伺候着吃过早点,沏好了茶水,老先生这才从墙上取下一尺二长、一寸宽的紫檀木板放在手边,盘腿一坐,开始教戏。碧月珠因材施教,一屋子17个徒弟,并不是同时教一个戏,而是根据个人条件,分别教授不同剧目。先是教全剧主要人物的话白和唱词,一个徒弟垂手站立,他念一句,徒弟学一句,其余徒弟旁听。这个徒弟学完,换上另一个徒弟,学适合自己的剧目。待唱词都记住后,再学唱腔,仍是师父唱一句,徒弟学一句。碧月珠坚信“不打不成才”,在筱佩珠学艺生涯中,记忆最深的,全是挨打。徒弟记不住唱词或唱错,立即跪下挨手板儿。吊嗓时,脚底下打拍子挨打,手抠衣角儿挨打,头抬高了挨打,头抬低了挨打,眼睛往斜处看挨打,歪着脑袋唱挨打。晚上睡觉,师父要求她们穿紧身小坎肩,腰上围宽板带,夜里专有戏班的女家属帮着查房,谁敢偷偷解开坎肩一个扣,或是松了板带,立即拎起来挨一顿藤子杆儿,师父是怕她们发育太快,胸高、腰粗,站台上不好看。佩珠听话又胆小,天天把自己箍得紧紧的,小腰儿总是被板带勒破皮,好了旧痂结新痂。

  筱佩珠学戏非常用心,在师父教别人时,她总是聚精会神仔细旁听、仔细记,待过些天也轮到她学这个戏,别人要好多遍才能学会,她两三遍就会了。可是,别的师姐妹只要唱得有板有调就通过了,唯独她,有一点儿瑕疵立即挨师父手板儿。小小年纪的佩珠,小手儿总是被师父打得红肿着,又烫又疼又痒,还不敢放声哭,一边流泪,一边双手焐到水缸上,慢慢蹭蹭凉釉,稍缓解疼痛。有一次没唱好,师父不光打了她手板儿,还用藤子杆儿又狠揍她一顿,佩珠心里非常委屈,自己唱得这么细腻这么好,学得又快,可还是挨师父打最多,她跪在地上流泪,谁劝也不起来。师父说:“小珠子你不服管不行,这是往你身上打钱呢!”多年之后,待筱佩珠成长为受观众欢迎的名演员时,终于明白,师父是看她够材料,才对她更加严格要求,盼她快快在艺术上成熟,早日登台挣钱,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别看碧月珠总是打佩珠,生活中,对她非常疼爱。13岁时,佩珠出了满身小米粒般红肿的疹子,弦师焦景俊劝道:“你快把她送回家吧,这么重,再死喽!你还得给她偿命!”碧月珠说:“你拿把刀把她宰了吧!送她回家?出疹子就怕受风,被风拍着不是送死吗!”碧月珠让一个小徒弟精心伺候佩珠,送水喂饭端便盆达月余,不让她出屋半步。碧月珠经常到佩珠屋看望,嘱咐她喝水,看她咕咚咚喝下药才放心。

  筱佩珠痊愈后,除了随师父在家学戏,还每天陪师父四处演出,在师父手板儿和藤子杆儿的严教下,终成大器。如今,筱佩珠时常感叹:“挨打学会的戏,永远忘不了!”

编辑: 刘阳

筱佩珠挨打成才

去年10月,“岁月留声”全国评剧老艺术家演唱会在津举办,远从山东聊城应邀前来的名家、84岁高龄的筱佩珠张口一句搭调,便赢得三次满堂喝彩。筱佩珠痊愈后,除了随师父在家学戏,还每天陪师父四处演出,在师父手板儿和藤子杆儿的严教下,终成大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