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风 何时能成国漫标签?(图)

2017-11-05 10:39:00来源:每日新报

  制图 单君

  最近,曾在豆瓣、B站等网络平台引发热议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推出了继《元日》《相思(上)》《游子吟》之后的第四部国产漫画短片《饮湖上初晴后雨》。新作延续了之前作品中原创手绘中国风的古典气质,根据明代才子娄坚的真实故事改编,还原了上海嘉定古代的历史人物和场景,以科考落榜为主线,诠释出人生纵然会遇到不如意,但终究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精神主旨。

  “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一直被网友称赞为“国漫的正确打开方式”,尽管每部仅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长,但以诗句贯穿全章透出的文化内涵结合古朴细腻的画风,以及片尾唱诗的优美旋律,均透出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成为大片云集的商业动画中极具风格的一股清流。接连的几部原创作品不仅观看总量达到数亿次,豆瓣评分也均在8分以上,且收获了无数“自来水(以自愿为原则而发起宣传的影迷)”的强推和盛赞。而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豆瓣评论中,“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一部中国古风动画巨作”的评论呼声很高,足见网友们的期待。

  在动画片领域,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商业动画,以及以欧洲一些国家为代表的艺术动画长期占据主导。特别是日美的动画,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市场,而反观我们自己的原创动画,不仅佳作凤毛麟角,带有中国文化风格或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就无怪乎,为何一部根据诗乐儿歌改编,本是作为上海嘉定区宣传片创作的动画能收获如此大的关注。其中最令人振奋的,不仅因为它是一部出色的动画短片,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证明了我们的原创国漫也能靠实力做出属于自己的独有风格。

  最近几年,国产动画长片在电影市场渐渐有了起色,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今年的《大护法》,看得出诸多创作者都试图在作品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始尝试做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尽管从观众的接受度来看,算是成功的尝试,但在褒贬不一的质疑之中也不难发现,这几部热映的动画电影中除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外,本质上依然尚未摆脱“美式”“日式”动漫的影子。《大圣归来》除了借鉴《西游记》的角色原型外,故事情节基本采用好莱坞式的经典结构。而去年的《大鱼海棠》虽然角色名字都是从大量古籍典故之中择选而来,画面原型也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试图彰显出浓浓的中国民族风,可惜从画风到故事基调,都透着日漫吉卜力的即视感,在电影上映前的宣传语中,“中国版《千与千寻》”这样类似的字眼也是随处可见。

  有人说,国漫尚未成型,学习和借鉴好莱坞以及日漫的成熟经验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一味借鉴和模仿,真正的中国风格从何而来?20年前的好莱坞曾取材中国传统故事创作出动画片《花木兰》,全球总票房3.043亿美元。10年后的《功夫熊猫》更是以全球总票房5.771亿美元,成为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如今还连拍了三部曲。好莱坞借鉴中国元素用自己的方式拍出了成功的商业动画片,如今我们要用自己的传统文化拍属于自己的动画片,却要套用别人的模板?

  记得在知乎上看到过有一篇题为《世上有一种动画风格叫上美风格》的热帖,历数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量经典动画片,从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到《大闹天宫》《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曾经我们也有那么多风格鲜明的优秀美术片,如今却在对成功经验的模仿中渐渐迷失了方向,着实令人惋惜。

  一部作品的好与坏,不在于技术多高、投资多大,而是创作者的态度与用心。而所谓的中国风格,绝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也不在于多少中国传统元素的堆叠,最重要的在于贯穿始终的文化精髓,运用中国传统故事技法,传递中国式智慧和世界观,这才是原创国漫该有的姿态。

编辑: 褚夫晴
关键词: 中国风格,中国版,中国传统文化,豆瓣,花木兰

中国风 何时能成国漫标签?(图)

最近,曾在豆瓣、B站等网络平台引发热议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推出了继《元日》《相思(上)》《游子吟》之后的第四部国产漫画短片《饮湖上初晴后雨》。而所谓的中国风格,绝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也不在于多少中国传统元素的堆叠,最重要的在于贯穿始终的文化精髓,运用中国传统故事技法,传递中国式智慧和世界观,这才是原创国漫该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