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合作共赢应是中美交往的“不惑”选择

2017-03-22 15:13:00来源:北京日报

  中美建交近40年,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如果要总结一条被历史证明了的宝贵经验,那必然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紧密程度只会越来越深,合作共赢才是双方的上策之选、理性之选,这应该成为两国交往中的主旋律。至今美国国内依然有不少人还抱着冷战思维,把“遏制中国”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但很多教训也在提醒这些人,遏制中国的图谋终会损人害己,得不偿失。

  “美方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对华关系,不断增进美中相互了解,加强美中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美国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在其首次中国之行中如是表态,很多媒体在报道时都用了“罕见”一词作为修饰。的确,相较于过去数年中奥巴马政府一直对“相互尊重”的提法颇有抵触,蒂勒森此言被视为是接受了中国“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是在对中国释放政策善意。在会见过程中,习近平主席也明确强调,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

  “合作”是此番对话的高频词,着眼全球尤其是东北亚波谲云诡的形势,这样的表态让很多人稍感心安。中美两国,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眼中最具实力的新兴大国,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双方发展态势怎样、关系走向如何,具有世界意义。特别是在世界各国从“你我”不断走向“我们”的当下,中美关系的内涵、外延、维度等更是超出双边范畴。一方面,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美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经济复苏、全球治理等关键议题上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引领作用;一方面,两国差异显而易见,因社会制度、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而起的摩擦同样会外溢给国际社会。在这种条件下,中美之间要构建何种大国关系已经成为世界话题,但不管怎样,“合作”都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中美建交近40年,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如果要总结一条被历史证明了的宝贵经验,那必然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些年中美关系历经风雨,但总体上还是向前发展,原因就在于两国几代领导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赋予中美关系新的内涵和动力。中美甫一建交,邓小平便启程访美,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骑术表演场,他头戴牛仔帽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很多美国人的心中。海外媒体评论认为,这位中国领导人“已经把中国带入了世界”。确实,近40年来,从隔绝到破冰,从疏远到紧密,中美两国交往日益深入热络,利益逐步深度交融。历史的足音已充分说明: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发展的大事,中美对抗则对两国和世界发展没有好处。

  中国人常说“四十不惑”,当中美关系即将进入“不惑之年”时,尤须温故而知新。中美历史文化、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现实国情不同,但相互依存、合作程度之深,可能是当初缔造中美关系的政治家们所不曾想到的。今天,中国持有近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6年双方贸易额达5196亿美元,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决定了两国在发展中谁也离不开谁,不可能截然分开。在全球治理、国际秩序构建以及一系列现实课题上,中美双方想在世界上解决问题、办点大事、办成大事,也都不可能绕开对方。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紧密程度只会越来越深,合作共赢才是双方的上策之选、理性之选,这应该成为两国交往中的主旋律。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势不可挡,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群体崛起,而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正在相对衰落。此消彼长之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剧烈的深度调整,世界的财富和权力在向着新的格局发展。大势面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美关系这么多年,出现变故和阻力的往往是美国一方,至今美国国内依然有不少人还抱着冷战思维,把“遏制中国”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中美关系发生波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过,历史的很多教训也在提醒这些人,遏制中国的图谋终会损人害己,得不偿失。尤其是中国现在已经发展到这么大块头的时候,唯有以合作推动发展,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才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说道:“美国和中国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支柱。”近40年的时间里,中美关系上演过一幕幕难忘的篇章。太平洋足够宽广,发展面向未来的健康稳定的两国关系,才是体现中美两国智慧、勇气和耐心的事业。谁在这个问题上含糊、动摇,或者表里不一,谁就注定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编辑: 褚夫晴
关键词: 合作,中美关系,合作共赢,不惑,中美两国

合作共赢应是中美交往的“不惑”选择

中美建交近40年,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如果要总结一条被历史证明了的宝贵经验,那必然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势不可挡,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群体崛起,而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正在相对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