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北京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 2021年形成三个以上产业创新平台

2019-08-22 16: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记者梁爽)“2018年,北京市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其中生产制造业企业50余家,全产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刚透露,北京正不断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到2021年,北京将培育形成三个以上产业创新平台,培育三到五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机器人及相关产业收入将超过120亿元。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王刚表示,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供给侧来看,北京有科研院所、投资资金等资源,也有条件实现机器人产业创新集聚发展。从需求侧来看,北京在公共安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社会民生领域拥有巨大需求,这将为机器人拓展应用场景提供广阔市场。

  同时,近年来相继出台《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指导意见》《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等政策文件,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王刚透露,目前,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在制定《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到2021年北京市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五四三二”。

  具体来看,“五”是将构建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仓储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4+1产业发展格局。

  王刚介绍,医疗健康机器人领域加快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布局,推动多功能手臂、智能轮椅及智能护理机器人的研发生产;特种机器人领域发展警用消防救援特种机器人,培育发展行业应用级无人系统水下机器人等;协作机器人领域搭建产需对接平台,加大协作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仓储机器人领域,发展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超市、无人仓储等智能仓储物流技术产品,AGV智能拣选等智能工厂物流系统以及停车AGV、立体车库、塔库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关键零部件领域培育发展私服点电机驱动、传感器、协同器等机器人零部件,推动产业化和协同布局发展。

  “四”是支持四大产业创新模式,分别是产学研用创新模式、央地协同创新模式、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创新创业孵化模式。

  王刚解释,产学研用创新模式,是支持北京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支持特种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支持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央地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中央单位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推行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创业孵化模式;创新创业孵化模式,支持企业搭建数据采集平台和技术开展平台,支持重点软件企业结合应用场景开展机器人集成创新,支持人工智能企业拓展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北京还将激活三大应用市场。王刚指出,加大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力度,开展服务民生领域示范应用,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对接、线上线下定制服务等方式,推动服务机器人示范应用,尤其是支持企业参与2022冬奥会以及城市副中心等重大工程。

  与此同时,实施两大产业协同路径,北京还将完善机器人协同配套体系。王刚称,要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园区建设机器人加工服务平台,推进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与零部件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加快龙头企业在京津冀布局,搭建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到2021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愿景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高地。”王刚说。

编辑: 王晓蕾
'

北京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 2021年形成三个以上产业创新平台

北京正不断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到2021年,北京将培育形成三个以上产业创新平台,培育三到五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机器人及相关产业收入将超过120亿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