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据“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9日消息,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了《关于推进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3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目标。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3年,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人工智能标准化各项工作全面实施,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高地。

  具体而言,就是要初步建立系统高效、科学合理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产业链各领域各环节关键急需标准基本健全,形成适应本市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管理需求的标准体系;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20项以上,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50项以上,长三角区域统一标准3项以上,人工智能重点行业“上海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标准化标杆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先进标准化成果,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能力基本建立,创新示范效应显著提升,有效支撑本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还提出,到203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与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为实现上述目标,《指导意见》从统筹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和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两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

  《指导意见》指出,分类确定上海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不同层级标准的制修订重点,积极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社会组织、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鼓励领军企业对标最高标准,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标准。

  同时,依托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揭榜赛道建设,重点在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视觉图像身份识别、智能传感器等赛道推动标准、计量技术规范研制,开展测试评估。引导企业参与可信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加快构建完善可信AI测评体系,围绕智能产品和服务的智能水平、可靠性、安全性等进行评估,提升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质量。面向主流技术及应用方向,加快构建人工智能算法标准和测评体系,建设算法基准测试平台,促进各类算法模型的深度优化。

  《指导意见》还指出,要积极推动大数据、安全计算、智能传感器等基础技术与产品标准研究工作;积极推动智能芯片、系统软件、机器学习框架、开源开放平台等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研制工作;积极开展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无人系统、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服务等智能产品与服务领域标准研制。同时,要组织开展面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以及数字生活领域特定环节、重点场景的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此外,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安全/伦理标准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建立积极的治理规则,促进人工智能向更加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