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世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潜能要如何充分发挥?这是许多关心中国经济的人十分重视的问题。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总第59期)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提出了“1+3+2”结构性潜能框架,并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为演讲实录节选:

宏观政策主要是解决短期稳定和平衡的问题,对它的作用也不能高估。我认为,和短期宏观政策相比,更应该关注结构性潜能的增长动能。因为中国无论是过去的高速增长还是近些年的中速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结构性潜能。

结构性潜能是指中国作为后发经济体在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潜能。简单说中国是人均1万美元,发达国家多是3万美元,美国超过6万美元,这中间的差距就是我国的结构性潜能。如果一定要对中国的增长潜能做排序,我认为结构性潜能是第一位,宏观政策是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的。

我们提出了“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为龙头,为中国经济下一步中高速增长打开经济动能上和物理上的空间。经测算,这个领域所提供的经济增长潜能在未来五到十年,甚至十五年会占到70-80%。“3”是指实体经济需要补齐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的短板,我们称之为新的三大短板。“2”是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两个新动能,这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性的动能,被欧盟称为疫后复苏的两大支柱。所以,把结构性潜能概括一下,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大翅膀赋能。

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房地产一直是一个支柱性产业。但是房地产的历史需求峰值大概在几年前就出现了。旧动能在逐步降低,急需新动能补上去。因此,现在是结构性潜能框架转换时期。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编辑:万玉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