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论坛邀请来自政府机构、学术界、金融界、产业界等领域的嘉宾,就大湾区建设特别是创新经济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

  论坛围绕世界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密码这一主题,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探求世界级湾区发展的密码。此外,论坛现场还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研究报告202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大湾区能够产生强大的外溢效应,是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坚持创新,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华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张宗则认为,一个成熟的国际科创中心的形成需要至少三个因素:科技的动力、资本引擎和市场。创新要走进市场,产生效益,才能够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因此资本引擎在创新的过程中必不可缺,而市场则为创新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不过,对于迎来了四十岁生日、正处于“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期的深圳,与会者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郭屹也坦率的指出,以现在的经济发展、创新动力、国际影响力、宜居环境和营商环境五个维度评估,深圳只相当于1980年左右的旧金山、2000年左右的纽约、2005年的东京。他建议,未来深圳应在促进生产要素的流通、促进基础科研突破、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方面下大力气。

近日,金融领域的创新和监管的关系再度引发讨论。而一直以来,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现跨境金融的探索突破,是各方关注的热点。论坛上,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谢雯表示,渣打银行参与测试了一些数字货币的试点项目,比如最近渣打银行与香港金管局、泰国银行一起合作,利用央行数字货币在香港和泰国银行之间完成了实时点对点的电子转帐和外汇交易。但事实上,除了目前大湾区内部“管道式”的单个业务联通探索,业内对于更广泛的跨境金融实践,抱有更强的期待。

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认为,大湾区金融互通仍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是三地金融服务体验还存在明显差异;其二是要素的流动比较受限,尤其在疫情条件下,能够明显感受到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遇到挑战;其三则是三地监管机制存在差别。

金融壹账通总经理助理、Gamma CEO区海鹰从自身经历分享了跨境互通的个人痛点,我来自中国香港,在深圳工作了四年,但在一些日常生活场景中我无法使用回乡证作为在内地的身份认证,也很难从银行获得个人贷款。要实现真正的大湾区融合,需要各方的力量共同助力打通现有的路径,使得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都是畅通的。

WeLab Bank董事局主席陈家强则认为,监管沙盒的模式可以推动跨境监管的互认与协调,以促进向整个大湾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他举例,用监管沙盒辅助创新的金融科技和服务上线,香港金融监管在这方面曾有过实践。今年香港首批8家虚拟银行陆续开业,之前都曾通过监管沙盒的测试。

有了监管沙盒的测试,我们的虚拟银行WeLab Bank在正式运营时都比较顺畅,客户也会对我们的服务更有信心,陈家强称,未来香港虚拟银行可以考虑在监管沙盒的环境下,探讨针对内地和澳门客户的电子化客户识别(eKYC)程序,让虚拟银行进一步服务大湾区民众和企业。

区海鹰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监管沙盒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真正的监管沙盒目的是为金融机构或相关服务方提供一个安全空间,支持金融创新的测试,它是低风险、可试错的。